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五行”,是世博会江苏馆的主打元素。金陵金箔作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变身为“吉祥龙笔筒”,巧妙表现“五行”中的“金”元素,成为展现江苏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第一道风景。昨天,南京金箔集团董事局主席江宝全告诉记者:“用100多张金箔贴裹出来的吉祥龙笔筒(如图),集聚了多位工艺美术大师的智慧。”
以“龙行天下”为主题的“吉祥龙笔筒”高24厘米、直径19厘米,重14公斤,通体采用99%纯黄金打造的金陵金箔手工贴裹而成。笔筒表面布满吉祥龙浮雕,加上左手握元宝、右手举如意、驾驭龙背的文财神范蠡,造型极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
今年1月,上海世博会江苏省参展工作领导小组将“金陵金箔”这朵传承千年的古艺奇葩列为世博参展品,并明确要求金箔展品须以反映艺术、生活的工艺品为主。接到任务后,金箔集团当即组织人员反复商讨,最终选定用金箔贴饰一件集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笔筒。在图案选择上,也是经过无数次的比选,最终放弃了松鹤延年、龙凤呈祥、孔雀开屏等传统图案,敲定了“龙行天下”主题。
展品选题确定后,金箔集团特聘东阳木雕大师,选用绿樘木手工雕刻了笔筒。紧接着,选派工艺大师陶明景和卞海燕分成两道工序贴裹金箔。“经过12道工序加工而成的纯金箔,厚度不足0.12微米,轻若鸿毛、软似绸缎、薄如蝉翼,贴饰笔筒表面凹凸不平的浮雕图案,必须要将金箔撕成米粒大小,口吹轻风,用特制画笔慢慢挑动,仔细贴到凹凸处,才能保证细米粒大金箔之间的无缝对接。”负责“保底”的陶明景介绍说,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光是笔筒的抷腻子、打磨、喷漆,他就反复做了五遍才交到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卞海燕手上。 “用以贴饰笔筒的金箔要放在猫皮上,且不能粘一点水,而且必须等到胶水七八成干的时候才行,这些全靠经验、细心,来不得半点马虎。”卞海燕说,“那一天,我心无旁骛地在洁净无尘车间呆了整整一天。”就这样,100多张金箔贴裹而成的“吉祥龙笔筒”,成了世博会江苏馆的第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