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的“怪论”
发布时间: 2016-01-25 点击量: 3675

编者按:作者长期担任一个企业负责人,面对各种场合,他经常用一句话解释许多重大词语,令人咋舌。

▲ “混”:

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有水的地方比赛游泳,叫混。

  (注:1996年作者在集团办公会上分解了这个大有文章的“混”字,敦促所有的经济工作者都要有竞争意识,都要与竞争对手展开“五比”,要勇于向一切困难挑战。)

▲“钱”:

左边是金字,金光闪闪是诱人的好东西;右边是上下两个戈字,寒光闪闪,是玩命的东西。

  (注:1996年作者在集团办公会上分解“混”字的同时,也分解了“钱”这个字,指出:市场经济催生了大量贪财好利的不法行为,使“金钱至上”一时成为社会时尚,作者告诫所有金箔人,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长期需要,但是却不能因此而片面地看待“钱”字,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对待“钱”字,敦促金箔人不能搞阴谋诡计,不能暗箱操作,要赚阳光下的钱。)

▲“领导”:

  走在最前面,并能控制后面的人的人。

(注:1997年11月,作者指出“仅仅走在前面的是排头兵,而不是领导”。同时,作者还强调指出“真正的领导是走在最前面,并能控制后面的人的人”。)

▲“思路决定出路”:

富不富在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注:  年最早提出,这是作者对经济学界影响最大的一句格言,成为改革开放早期被大量应用于各阶层的一记重炮,曾被褒誉为“江宝全现象”的一句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格言,作者用精辟的语言,一语颠扑了当年学山东“要想富,先修路”的地方格言,从而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一句骇俗名言。)

▲“改革”:

历史都是承认改革者,现实都是惩罚改革者的。

(注:1985年,作者在对社会指责改革的自解中多次强调了这个观点,认为当前对改革的否定和阻挠迟早会被历史的车轮所取缔,在自勉的同时,鼓励当时勇于改革的人们,不要被困难和邪恶势力所吓倒。)

▲ “理论”: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头理论。

(注:1985年作者最早提出的改革开放的口头禅一,由于改革开放早期在国内掀起的“大讨论热”,使得很多没有实践经验的空头理论者风行一时,却高谈阔论改革开放,还有部分人把企业办倒了,却仍然可以站在讲台上大吹大擂,既没有深入领会改革开放的真正含义,也没有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还有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者由于缺乏理论积淀的支持,同时也受到理论高度的局限,从而成为虎头蛇尾、赤膊上阵的“许褚”,于是,作者辩证地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阐述了两者之间互为因果的必然关系,从而一语道破时弊。)

▲“权力”:

权力就是多干事。干事越多,权力越大。

(注:1993年由作者提出。由于身处改革开放早期,金箔厂缺少人才,于是,作者便安排工人在全国各地到处刷 “金箔梁山聚好汉”的大字广告,随着金箔集团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济济一堂,为金箔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不竭动力,但是,很多新近员工却耐不住性子,不知道“千锤百炼”的金箔理念和用人法则,总想一进门就要位子、要票子,争权夺利的歪风盛行一时。为了纠正当时的错误意识和思想观念,作者及时地提出了“权力”这个理念,“权力”就是“多干事”,干事越多,权力越大,以此把权力的本质回归到它的本来,使得“务实”、“务事”的工作作风逐渐恢复为工作的主流。)

▲“激励”:

  关键的时候,关键的欲望,给他满足。

(注:1999年4月18日,作者在为集团干部培训时强调指出:好的领导,要善于用各种手段对员工进行激励,这样才能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任务不能局限于“过河”,更要会“找船”。要学会领导方法和艺术,不会激励的人就不会当领导。并举例说:金箔集团有各种激励的办法,说句赞扬话是激励;握手是激励;拜年是激励;参加员工的婚礼也是激励;韩庆华给集团干部鞠躬是激励;1985年给我当工业局副局长对我是激励。15年后,现在给我当正局级、副县级也没有激励作用了。1987年,当我捧回南京市第一个地方产品国家金牌时,如果给我评一个全国劳模是个激励;1998年当江宁县排不出人的时候再轮到评我一次,对我就没有激励作用了。因此,作者强调激励的实效,一定要选择在“最关键的时候”,激励的标的,一定要选择“最关键的欲望”,并把这一条确定为领导干部在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第一条来领悟和应用。)

▲“管理”:

管理就是遇事拿办法。对现在出现的问题和下一步可能出现的问题拿出一套可行的解决办法来。

(注:1997年11月,作者指出“仅仅走在前面的是排头兵,而不是领导”。同时,作者还强调指出“真正的领导是走在最前面,并能控制后面的人的人”。)

▲“搭配”: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注:198   年,濒临倒闭的金箔厂经济窘迫,为了打开局面,作者带领一班科研人员率先开创了中国卷烟材料国产化的先河,以金拉线为标志的第一批烟草材料筹备人员连夜奋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了慰藉连夜奋战的工人,作者创造了很多“荤话”来活跃气氛,使得深夜里的人们始终保持干劲十足,同时,作者还警觉到“男女合理搭配”的队伍在实现工作绩效时,会比枯燥单一的同性群体更容易创造业绩,于是,作者创造了“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句名言,把组织架构更加符合“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自然生理法则,后来,这句话成为九十年代全国各地朗朗上口的一句家常话。)

▲“三个分不清”:

当今社会出现了“好人坏人分不清、刁民良民分不清、对的错的分不清”,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注:2008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自由竞争的社会问题开始出现乱象重生的局面,为了追名逐利,很多官民关系、君臣关系、伦理关系都出现了种种异象,对此,8月20日,作者对全厂干部职工发表演说,指出了部分官员为了升职可以在《瞭望》杂志花钱登文,刁民私搭乱建,却可以因此大发横财,背信弃义的人,却受不到社会正义的指责,等等,作者用形象的比喻预言当前的现状只是时代发展的小插曲,最终必将得以改变,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三个能”:

什么能力赚什么钱;什么能量赚什么钱;什么能耐赚什么钱。要面对现实,不能好高骛远。

(注:2011年,社会市场化进一步深入,高压社会导致很多急功近利的利益集团以及既得利益人出现透支获利和不当获利的多重倾向,大批跟风焦虑的民众不明就里、一拥而上,使得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偏离了正确的走向,“一步到位、跨越式发展”等等名词充斥人间,人们不甘安分,对自身发展进行了超现实的设计,诸多社会异态逐步显现。作者在本集团前途与命运研讨会上点明了这个观点,指出了好高骛远是当前的社会通病,赚钱方式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回归到“实事求是”的基准线上来。)

▲“办好企业靠三个一”:

一个好厂长,一个好产品,一套好方法。

(注:1987年由作者提出。为了让人们认清中国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同时又能在纷繁芜杂的企业发展中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一眼辩真伪,作者特别把办好企业的“三要素”归结为“厂长、产品、方法”,后来又一度把“方法”更名为“机制”,这三要素逐渐成为评价企业能否办好的“一杆秤”和衡量标准,在后来,被很多社会企业应用也是百试不爽、放之四海而皆准。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在搞活东北重工业座谈会上都引用了这句相同的话。)

▲“四个事”:

想干事,肯干事,会干事,不出事。

(注:1987年由作者提出。为了让人们认清中国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同时又能在纷繁芜杂的企业发展中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一眼辩真伪,作者特别把办好企业的“三要素”归结为“厂长、产品、方法”,后来又一度把“方法”更名为“机制”,这三要素逐渐成为评价企业能否办好的“一杆秤”和衡量标准,在后来,被很多社会企业应用也是百试不爽、放之四海而皆准。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在搞活东北重工业座谈会上都引用了相同的话。)

▲“能力”:

学历+阅历+经历=能力。

(注:1997年4月,为了提高干部的领导能力,作者专门为新进大学生们上了一堂提高领导能力、水平的演讲课,指出大学生的学历固然重要,但没有阅历和经历也就没有能力。想提高能力,就应遵循一个公式,那就是:学历+阅历+经历=能力,能力+资历=三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所谓阅历就是看,看千看万、看你看我、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前看后。多做就是经历。有的人就是怕做具体事、怕整理材料、怕列工作提纲。而一个人只要有了这几“历”,才会有“三位”。

▲“三位”:

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

(注:1997年4月,作者在做“能力”专题演讲的同时,也定义了“三位”:即“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指出这三位中,拥有政治地位即拥有了发言权和使令权,拥有了社会地位才能拥有民众的拥护和信服,拥有经济地位才能拥有富足和保障。而一个久经考验并拥有能力的人在积累了一定的资历以后,才有可能实现这“三位”。)

▲“喜欢我”:

肯干事的人、下台干部、落难的人。

(注:作者是江苏省一位知名的企业家,因其“靠人不如靠自己”的根本信条所仰,所以,长期以来成为南京市企业界著名的“实力派人物”,也由于其自身的起家完全是靠“肯干事”干出来的,而非附庸所为,因此也成为企业界站的最扎实、最长久的“常青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多肯干事的干部也都最终得到了他的信任和支持。加上作者对人以恩、施人以义的“知恩、念旧、施救”的个人特质极为突出,当褚时健成为全国为改革付出代价的“第一人”从而成为阶下囚时,作者拍案声援,因此留有了社会上著名的“鸡蛋理论”,钟沛、陆铁军等改革闯将锒铛入狱时,作者也不顾个人安危,奋笔疾书写下了针砭时弊的战斗檄文,冒着下台的危险为他们击鼓鸣冤,很多落难的企业家都因此对作者的人格魅力赞誉有加,因此,这三类人最容易得到作者的支持,也最喜欢爱戴这样的作者)

▲“三不提”:

不提职务高低、不提待遇多少、不提条件好坏。

(注:1993年提出。一个好干部的任职标准,首要的就是奉献的精神,不能有私心,不能好私利,不能一事当先先为自己讨利益、寻财路。因此,为了观察、考验干部,端正干部的心术,作者常常向新任命的干部提出这三条任职要求。)

▲“四吃”:

吃苦、吃亏、吃怨、吃冤。

(注:作者一贯强调干部的锻炼和磨炼必须经过三个过程的考验,即吃苦、吃怨、吃冤。吃苦意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意即: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个人利益损害大众,只有肯吃亏、肯奉献的人,才可以树威立信,才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拥护。吃怨意即:肯干事的人接触的具体事务多,必然会遭受到各种不满和怨气,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有容人之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吃怨的能力,才能有一班人跟着自己走。吃冤意即:“是非两分明”是理想世界的事,我们毕竟生活在未必理想的社会环境中,自然也就少不了是非颠倒、以错为对的情况,在这种遭受冤枉情况下,要有平常心对待,要有处惊不乱的淡定胸怀,要“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的大度。只有这样,才具备成就大事业的胸怀。)

▲“三修”:

修心、修志、修德。

(注:1993年提出。一个好干部的任职标准,首要的就是奉献的精神,不能有私心,不能好私利,不能一事当先先为自己讨利益、寻财路。因此,为了观察、考验干部,端正干部的心术,作者常常向新任命的干部提出这三条任职要求。为君之道不可少。)

▲ “三放”:

放心、放手、放权,决不等于放松、放纵、放肆。

威海会议全面实施三放,与此同时又提出了反三放的“”

▲“三则”:

原则、准则、法则。做人讲原则,行为有准则,处事有法则。

▲“三不反”:

政府不要反,上司不要反,老婆不要反。

反老婆是作者的一句趣谈,意思是自己在外闯天下,常常照顾不到另一半,使得她们在家中饱尝了酸甜苦辣,无论她们有什么牢骚怨言,都不要反。

▲“出路”:

出路,走出去就是路。

▲“干部要有三人”:

人性、人情、人味。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这话是对的,但是解决信心从哪里来更重要。

▲“诚信”:

诚信就是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人是猿猴变的”:

那现在的猿猴为什么没变人?!

▲ “三觉”:

先知先觉的人、后知后觉的人、不知不觉的人。

▲“三为”:

  为所欲为、胆大妄为、胡作非为。

▲“三然”:

  昏昏然、飘飘然、不以为然。

▲“胜利”:

  决定胜利属于那些决策者们,创造胜利属于那些实践者们。

▲“享受”:

  我喜欢创造财富的快乐,不喜欢享受消费财富的快乐。

▲“为钱”:

  我是为钱而工作的,不是为钱而生活的。

▲“思乡亭”楹联:

  思前思后思左思右思上思下思古思今,多思方能彻悟,

  乡土乡民乡风乡俗乡情乡音乡村乡味,无乡乃失根本。

▲“金箔精神”:

  敢于开拓、勇于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居安思危、永无句号。

▲“成败”:

  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办法。

▲“理由”:

  企业家的成败不讲客观,只讲主观。

▲“结果”:

  企业家不讲过程,只讲结果。

▲“负责”:

干出成绩是你们的,干出问题是我的。

▲“吃螃蟹”:

老是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不起,这句话已经说烂了,应该说第一个吃蛆的人,才是了不起的。

▲“吃鸭”:

产品开发象吃南京咸水鸭一样,嘴里吃着第一块,筷子上夹着第二块,眼里看着第三块,脑子里想着第四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