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发布时间: 2016-01-25 点击量: 4040

在我能读点书的时候,我便记得:凡是文章能出“集子”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不是名人就是伟人。今天当我七拼八凑也印出这本自称为“集子”的集子时,我自己也感到着实是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什么人都能编“集子”,莫非这也叫“改革”?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编这本“集子”。大概是这几年当企业小领导,物质生活已逐步摆脱“温饱型”,所以也想在“精神文化”方面来点“异想天开”吧;大概是在企业风风雨雨头十年,回头看看满有“味道”,所以将它整理出来作一个纪念吧;大概是自己平时特长不多,本事不大,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怕被人看不起,所以搞一个“集子”抓在手中,到时候也好“故弄玄虚”吧!


不过我自己也清楚:名人伟人的“集子”,是“不朽之作”,可“名留青史”编成教科书,以训后人。可我这本“集子”,哪个“名人”、“伟人”肯看?哪个“史”能上?即使有可能编进“厂史”,也要看后人是不是“笔下留情”。我猜想这本“集子”最终的价值,也许只有“自我保重”了。假如真有几个朋友要一本回去闲时翻翻玩玩,那我真是“受宠若惊”了。


尽管话是这么说,想也这么想,理也确实那份理,但我也有不服气的地方:我的这本“集子”就一点有用之处也没有?虽然我的这本“集子”通篇不是信口开河的“顺口溜”,就是闲言碎语、自编自演的“经验谈”,甚至为凑数量,小题大作,竟然连平时写的报告,编的工作方案也搜出来亮相,简直是个“四不象”的东西,说“文”?无文采;说“论”?无体系;说“政”?无谋略;说“史”?无价值。但那里头是我近十年来的真实言行的写照;是我这个工人成长起来的企业领导在这几年国家改革大潮中的心声;是我想献身于自己企业,功过是非准备让后人评说的见证。不管什么人对这本“集子”评论如何,我自己一定会将这本“集子”视为私宝,永远珍藏。同时,我也诚挚地希望我的朋友们和许许多多肯投身改革浪潮中、肯干实事的同事们,最好从我的奇谈怪论中,探出一些经验教训来。


说了半天,我的这本“集子”就是两个用途:一是要留给我自己做纪念;二是要送给我的朋友和肯干实事的人作借鉴。


最后,我要诚挚感谢为这本“集子”的诞生而精心搜集整理的同志们,严肃认真审核的编辑们,特别要感谢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中国职工思想政治 工作研究会会长、老一辈经济学家袁宝华同志和著名经济学家宋养琰教授,他们在百忙中亲自为本书题名、作序。

江宝全于199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