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制度滞后严重拖了改革开放的后腿
分配制度滞后严重拖了改革开放的后腿,使改革处于一种徘徊和观望、摇摆的局面。
——1987.1
同工同酬要按实干效果付酬
我们企业一律实行同工同酬,干什么岗位拿什么钱,干出什么效果拿什么钱。
——1987.2
多干活少拿钱是不可能持久的
大家都想在实际劳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硬叫人家单纯地学雷锋,多干活少拿钱甚至不拿钱的做法是难以持久的。
——1987.2
让哪部分人先富起来呢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什么时候也没有说过让哪部分人先富起来,难道不能给金箔厂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先富呢?
——1987.2
把企业分配制度改革进行到底
我把乌纱帽抓在手上,随时做好下台的准备,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金箔厂的分配制度改革进行到底。
——1987.2
企业分配政策不能“盖着葫芦摇”
我不想做没经过主人批准同意而偷吃鸡蛋的人,也不想做垮台企业的“替罪羊”,而想搞“阳光下的吃鸡蛋”,想在企业盛兴时讨一个“说法”。可是,现在的现状就是不搞如何“吃鸡蛋法”,平时老是“盖着葫芦摇”,全凭你自己“看着办”,无事时你“安然无恙”,有事时就说你“偷吃了蛋”。到时真的这样做了,你二话说不出来,因为你确实“偷吃了蛋”。
——1999.1
对企业家需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政策
企业家生成机制需要党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政策。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造就了许多有作为的企业家,没有党的改革开放,就没有这么多企业家的今天。但同时,改革开放也使一些企业家队伍中的渣滓有了为非作歹的可乘之机,他们胆大妄为、胡作非为、为所欲为,大肆侵吞挥霍国家和社会财富,把许多企业的老百姓搞苦了,单位搞垮了,而自己却成了“穷庙方丈”。对这些犯罪行为,国家给予严厉打击,老百姓当然拍手称快,不打击市场经济怎么能上轨道?但是,在打击经济犯罪过程中,能不能区分一下“罪大恶极度”与“轻罪初犯”等界限,对那些罪轻初犯者实施党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政策,给他们“洗手洗澡”。这样对帮助、教育、挽救干部、人才只有好处而无害处。
——1999.5
企业家“玩钱”需要“理解万岁”
社会的“理解万岁”对企业家生成机制十分重要。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从事的行业也是特殊的行为。特殊的行业就要按特殊的政策加以区别。企业家特就特在玩的都是“钱”,企业家玩“钱”与部队人玩炮弹一样危险特大,但与银行家玩“钱”不一样,银行家是用别人的钱在“政府控制下”的玩钱,而企业家是在被推向市场、政府不管的前提下没有“钱”要“凭空”变出钱,死钱要变成活钱,小钱要变成大钱,少钱要变成多钱。因此,企业家决不同等于政治家。可是现在我们国家大法、党纪党规,大部分内容是将企业家与政治家摆在一起量法规、提要求,其结果是企业家可能越来越少。演员在电影里、电视里、舞台上接吻,人们“理解万岁”;打仗的人、当兵的人在战场上、在演习过程中子弹走火、战争失利,人们“理解万岁”。为什么?因为社会承认他们的“特殊性”,人们将他们的行为严格区别开来看。而企业家在玩“钱”的过程中,也犹如演员在演“接吻”戏,犹如军人在玩“子弹”,犹如科学家在搞“实验”,难免走火,难免失误,为什么不能来点“理解万岁”?因此,企业家也需要“理解万岁”。
——1999.5
企业家报酬标准应当法律化
企业家报酬问题有待于设立标准,并且法律化。由于经营者的报酬机制旧的已过时,新的没出来,使经营者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造成“58岁现象”、“穷庙富方丈”等不正常现象。谈到企业经营者报酬问题,人们往往提到两类事例:一类是“五十八现象”。就是经营者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企业兴旺了,经营者还拿多少带有平均主义性质的工资,并未成为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于是为后半辈子考虑,不免巧取豪夺,搞不好被暴露,受到法律制裁,晚节不保。一类是“穷庙富方丈”现象。企业不行了,亏损或负债累累,开工不足,职工下岗或发不出工资,作为厂长或经理则不受影响,不仅有小轿车、小别墅,并且照样有公费吃喝、旅游和出国,形成鲜明反差。
——1999.5
分配制度必须突破禁区
由于分配制度的滞后,一部分人在改革开放时期虽然想干,但想干又不能多拿,想干又不能够突破禁区,反正干与不干一个样,因此想干的人也没有了积极性。由于分配制度的不公平、不公正,各种各样的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突破经济禁区的行为就受到检察院、纪委和舆论的不断追查。这些都严重拖了改革开放的后腿,使改革处于一种徘徊和观望、摇摆的局面。
——1987.2
旧分配体制时只好眼巴巴等涨工资
国家的分配体制滞后,使企业没法给领导人和干得好的人一点鼓励,大家只能指望国家劳动部每隔几年加个几块钱。而且每次调工资就下个2%、4%或10%的调资指标,还得进行一个月的学政策,两个月的讨论,三个月的考评,四个月的检查验收。一个企业搞一次调资,至少要折腾到半年以上,职工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吵吵闹闹争指标上,调得上的人担心下次调整轮不到,调不上的人又吵又闹牢骚怪话不断。由于矛盾突出,企业里经常吵得不可开交,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工作和生产。
——1987.2
分配制度严重束缚了改革开放健康发展
某某领导下台前,过年过节土特产吃不了,甚至往外扔,胡乱送给别人。下台的第一年,过年过节还有些不忘旧情的人给他送礼;到了第二年还有少数朋友送送;到了第三年他得亲自打电话开口要了,基本上有求必送;到了第四年打电话时,对方就开始推托,很为难很勉强地送点过来;到了第五年下台干部想想算了,老是跟人家伸手要这点东西难看,而且人家脸色又重,不如花钱到市场上去买。由此可见,我们的分配制度和政策还不完善、不合理、不公正。我们一辈子跟党干,为公有企业奋斗终身,最后下台后过得如此凄惨,什么道理?因此从这一方面看,分配制度严重束缚了改革开放健康地进行。
——1987.2
我们企业一律实行同工同酬
在我们企业一律实行同工同酬,干什么岗位拿什么钱,干出什么效果拿什么钱。当然,在实施当中,我们也会考虑到一些工龄长的、资格老的、原来工资基数高的人,但主要还是看现在。现在贡献大,按贡献大给钱;现在贡献小,按贡献小给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1987.2
大锅饭养懒汉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将分配制度固定化、模式化、绝对化。首先,国家完全采用固定的“八级工资制”。其次,不论是什么单位,都是按照统一的模式参照执行。第三,绝对不允许任何单位涉及这个问题,都是最高人事、劳动部门下指令统一执行。这种做法带来了很多弊端。记得当年我在化肥厂工作时,工资拿了十几年都是35.1元。我的师傅也是拿35.1元,我的徒弟也是拿35.1元,我徒弟的徒弟还是拿35.1元。国家老不调工资,我们就老拿35.1。职工进入企业就像吃“皇粮”一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贡献大小一个样,工龄长短一个样。把我们的企业变成了政府机关,完全按政府机关的模式套,显然这是养懒汉的做法。
——1987.2
企业调工资不能由劳动部长决定
我们决不能象过去一样,调工资由国家劳动部长确定一个调资范围和调资幅度,要调一起调,要不调一起不调。在分配顺序上,我们按岗位的重要与否大致分为六级:第一级是各分厂的经营领导人;第二级营销人员;第三级是工程技术人员;第四级是生产技术骨干;第五级是前方打仗的员工;第六级是后勤人员。总体上来看就是赚钱的人待遇高于花钱的人,前方人的待遇高于后方的人,大家凭本事、凭能力、凭水平吃饭。我们每年都会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参照各种不同的办法执行,力争让分配制度越搞越合理,越搞越完善,越搞越成熟。
——1987.2
形势逼着我们要进行分配改革
我们的企业自己用工,在企业中承担责任却无权发工资,批准工资的人又不承担责任,不创效益还要批我们的工资,我们就不服。改革形势逼着我们要改革,现实状况也逼着我们要改革,我们自己也逼着我们要改革。虽然抗争的结果我们处于劣势,但我把乌纱帽抓在手上,随时做好下台的准备,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将金箔厂的分配制度改革进行到底。
——1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