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江宝全著作/创业三字经/第二章 创业思维

三个“觉”

2024年11月27日
11.27

2024

>2024年11月27日

39

39
分享至

A.【词句表述】

先知先觉 后知后觉 不知不觉

B.【词义解释】

古人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谓三“觉”,是指人群中有“高、中、低”之分。 领导者必须懂得这点。 创业所面临的各种情况瞬息万变。创业者对宏观形势和微观条件的判断,对优势和弱势的 判断,都极其重要。没有这样的判断,创业者将难以建立起有效的战略计划,进而无法对自身 的创业形成可持续的支撑。对待创业,很多人有觉悟、有思想,我们称之为“先知先觉”;还 有些人听人说、受人劝,才能逐步清醒,我们称之为“后知后觉”;仍有一些人对如何创业、 为何创业不知或一知半解,我们称之为“不知不觉”。 先知先觉 先知先觉的人,其思维科学,思想正确,思路明晰。他们对创业有高度的觉悟, 对大环境、小环境的利弊有着清楚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及规律能够了然于心,并由此将事物 的发展规律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从而随规律而知,随规律而行,随规律而止。以此为基础所产 生的思想和行动,一定是先发于人的,因而也一定能够抢先获得时机。 后知后觉 后知后觉的人,往往是受人启发才逐步觉醒的,或者是自己从失败中总结出教训、 经验后,调整了思维、思想、思路,走上正轨。后知后觉的创业者与先知先觉的创业者相比, 缺少的是对变化的领悟能力、决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后知后觉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先知而 不敢信,因而也不敢行;另一种是的确没有先知的能力。后知后觉的创业者虽然不能占领先机, 但是,如果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善于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潮流, 还是有可能做出一番成绩的。

不知不觉 不知不觉的人对如何创业、为何创业无知或一知半解,他们的思维、思想、思 路都处在迷糊状态,往往是被外力推着走的。如果说先知先觉的人是引领者,后知后觉的人是 追随者,那么不知不觉的人就是旁观者。后知后觉的人不仅在认知上缺乏能力,在感觉上也非 常迟钝。他们不仅对事物的发展及规律没有认知,而且没有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即使周围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也无法感受变化带来的因果和可能。这种类型的创业者尾随于时代潮流, 常常被潮流所抛弃。

C.【言论摘选】

◆ 先知先觉揽人才 一个领导班子,不能光有帅才,没有将才;不能光有干事的,没有动嘴的;不能光有内 向的,没有外向的;不能光有开放的,没有稳健的;不能光有懂管理的,没有懂技术的;不 能光有下死命令的,没有做思想工作的;不能光有做实践的,没有搞理论的。一个企业的领 导班子应当注意综合功能,注意调配各方面的人才,从而组成完整的团队,进而成为高效的 管理机器。 ◆ 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才是“人才” 我们厂什么人当领导“行”,什么人当领导“不行”,这不是别人和哪一个领导说了算的。 唯一证明你能不能“行”的标准只有实践和本事。近几年,厂里培养和锻炼了不少有真本事的人才, 这些人才都能办好一个企业,干好一个摊子。因此,只有在创业实践中锻炼出来并且拿得起放 得下的人,才是“人才”。 ◆ 企业人才要过“四关” 我们厂的人才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由 单面手向多面手转变;由单纯引进型向内掘型转变;由安置型向竞争型转变。今后我们要通过 道道关口,将我厂人才素质逐步提高。第一道是“进门”关。“是人才不受限制,是关系严格控 制”。何为人才?我们初定了三条标准:有毕业文凭的;有特殊技能的;满足特殊需要的。第二 是实习关。每一位新到我厂工作的员工,都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基层实习。然后根据自荐与需要, 分配一个相对合适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仍然需要锻炼两到三年。没有经过这个阶段的爬台阶, 就不能被提拔到任何管理岗位上。第三道是表现关。每个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要尽心、拼命干, 丝毫不能懈怠。他必须凭自己的业绩和能力,证明自己是称职的,否则岗位保不住。第四道是 竞争关。如果一个岗位出现了竞争对手,有人能超过原来的人,那么他很有可能在择优录取中 淘汰原来的人。

◆ 通过各种渠道网罗人才 金箔集团虽然有名,但是招纳的高档次人才还远远不够。我们要继续通过各种渠道,广泛 网罗人才,使金箔集团的创业型人才更多,战斗力更强。

D.【案例一】

杜康宁买酒有“八问”

这是一个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真实故事。 改革开放早期,中国的物资还十分匮乏,什么东西都紧缺,有的要票,有的要计划指标, 有的甚至要有领导批文。 1983 年,组织上委任我,改任江宁化肥厂劳动服务公司总经理,我提名杜康宁任副总 经理。有一天上午,我与杜康宁所在的单位来了几位贵客,厂领导要我们准备几瓶洋河酒, 中午吃饭用。那时的洋河酒是江苏最高档的酒,紧俏得很。开始我要行政科老科长去买, 他急匆匆骑着自行车跑到县糖烟酒公司专卖店去了一趟,很快跑回来说,没买到,缺货。 “双沟酒呢?”我问。双沟酒也是全国十大名牌白酒之一。 “也缺货。”老科长一脸无奈的样子,望着我,张开双手臂说:“我是长期专业 搞后勤的,跟这些单位熟得很,我买不到,其他人谁都莫想买来。” “我去看看。”杜康宁见我盯着他,知道我的意思。我与他是多年的朋友和同事, 我清楚他办事得力可靠。在关键时刻,他总会亲自出马。 “同志,我想买几瓶洋河酒。”杜康宁跑到烟酒专卖店,开始他的买酒“战斗”。 “对不起,洋河酒缺货。”营业员和气回答。 “柜台上面缺货,柜台下面缺不缺货呢?”杜康宁再问。 “柜台下面也缺货。”营业员再答。 “柜台前面缺货,柜台后面有没有呢?”杜康宁三问。 “柜台后面也没有。”营业员三答。 “柜台后面缺货,你们仓库有没有呢?”杜康宁四问。 “我们仓库,据我所知,也没有。”营业员四答。 “那么,你们仓库没有了,批发站的仓库有没有呢?”杜康宁五问。 营业员见他好像一副不买到洋河酒不罢休的样子,于是,雄赳赳地说:“堂堂一 个大县,批发站怎么可能没有洋河酒呢?” “那么,你能不能帮我个忙,帮我买几瓶呢,我有急事。”杜康宁六问。 “找我们小兵拉子,没有用。”营业员回答,“这你还不懂?”“找你们经理,行不行呢?”杜康宁见有了希望,连忙七问。 “经理也没有这个权力。”营业员七答。 “那找谁呢?难道找你们局长?”杜康宁八问。 “对,就得找局长,局长批了,才能拿到洋河酒。”营业员八答。 “呼啦”一声,杜康宁转身奔到商业局,找到了局长。他满头大汗地说明了来意, 局长当场抓起笔,竟然还问他要几瓶……中午开饭时,杜康宁亮晃晃地往每位客人杯 里斟洋河酒,客人认为这是高规格的接待,个个脸上漾起了红光。行政科老科长在旁 竖起大拇指:“杜康宁,棒!” 我曾经在南京某个大学学习过现代企业管理,老师指导说企业的领导者遇事要有“八 问”的素质。正因为杜康宁办任何事都有“八问”劲头,所以,在我的印象中,他这一生, 无论是他自己想办的事,还是领导交办的事,或是朋友托办的事,好像没有办不成功的。 是啊,人非生而知之,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正如王充在《论衡》 中说的:“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案例二】

一句口头禅,没了责任心我非常反对一句口头禅:“×××,没想到!”这是所有失败者自我解脱的最大理由。 群众的语言很生动,但有些是糟粕。对糟粕,我们要防微杜渐,否则漫延开来、流 行下去,一害自己,二害他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骨干,在工作上常常失误,每 次受到查问时都说“×××,没想到”。这句话成了这些人的口头禅。似乎这么一讲, 他的责任就轻了一截。对这种行为,如果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推诿、不 负责的坏风气。 2002 年,我将此话语列为干部培训班论文题,就以“×××,没想到”为题,要求 300 多名中层干部每人写一篇 2 000 字左右的论文。每个人从这句口头禅下笔,进行自我 解剖,谈认识、讲体会,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深刻的反省,来一次思想深处的大扫除。 虽说这只是一句不关痛痒的口头禅,可它却使我们灵魂深处在不知不觉中滋生了坏习惯。 将这句口头禅带到生活中,它将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带到工作上,它会模糊责任边界, 酿成工作失误。耗费这样一番苦心,目的在于极力告诫所有的干部,在各项管理事务中, 不允许不知不觉。同时,我更不想听到,还有谁再用那句口头禅来搪塞工作的失误。而 那位以“×××,没想到!”为口头禅的干部,早已被时代淘汰。 这么多年下来,在岗位上不知不觉的干部已经很少了。金箔的各级干部及管理人员, 在工作上不甘落后,逐渐培养起未雨绸缪的良好素质。

【案例三】

下 盲 棋

从 1994 年起,南京每年有一场奇妙好玩的活动,最吸引金箔员工,最受南京地区棋 友欢迎,这就是金箔杯象棋擂台比赛。这场赛事一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了二十六届, 比赛的高潮部分是下盲棋。 在比赛现场,象棋大师徐天红一人蒙着眼与 28 人下棋。他眼上蒙一圈毛巾,裁判验 证一下,确定他眼睛已蒙好,看不到。另外 28 人,每人面前有一盘棋。徐大师身旁有一 个人,负责听他讲棋法,在每一盘棋中落子。车轮大战现场,徐大师被 28 位睁着眼睛的 对手围在圈子中间,圈子外的是观看的群众。 现场气氛紧张,安静的甚至可以听到人们的呼吸声。28 位对手,都来自南京市象棋 圈子,都是高手。每年他们都认真备战,切磋一年,等着挑战徐大师,因为一旦赢棋, 将名声大噪。棋友们各出奇招,严阵以待,步步为营,希望赢得比赛。可是有的选手经 不住几步,就败收棋局。就这样,选手们一个个淘汰下去,剩下的那一两位,绞尽脑汁, 最后还是败给了徐天红大师。只要有徐大师参与的年赛,盲棋现场都很吸引人。赛后, 新闻界及棋友们评棋纷纭,高度关注这一赛事。这个赛事连年不辍。 在那么多文体项目中,我为什么选择象棋比赛,中途必有下盲棋环节?因为我想让员工 们知道,企业对市场必须有足够的观察分析,超前意识和备战是绝不可少的,否则,我们将 处在后知后觉的处境之中。市场中高手如云,水平高深莫测,我们必须十分注意向对手学习。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