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词句表述】
热情 激情 豪情
B.【词义解释】
“人虽有限而可无限。”身体之有限性使我们不得不屈服于生命的限制,但是,人之为人 的本质表征,乃是其无限潜能之精神力量。彪炳千秋者,哪一个不以其精神力量穿透历史尘埃 而鼓舞人心?“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创业者的精神面貌时刻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在企业弱小的时候,创业者可以因精神的奋发, 带领企业走向强大;在企业强大的时候,创业者也可能因为精神的懈怠,而导致企业遭遇失败。 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精神的力量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价值。可以说,创业者的命运其实是其精 神之路的外在表现,只有其自身保持持久良好的精神状态,才可以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状态。三 个“情”指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投入工作的状态。创业者必须要以饱满的热情、持久的激情、足 够的豪情对待工作。 热情 热情是一种人生态度。不以热情迎它,有何资格让它有偿于你?同时,这种热烈、积极、 主动的情感态度绝不能只是创业者的“例外状态”,而必须是精神常态。创业就是一棵大树, 唯有对创业持有持久热情的人,才能将创业这棵大树浇灌得越来越茁壮。 激情 在这里,激情指强烈地、爆发性地对创业中某些重要的人或事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 激情是一种高度兴奋的自然流露,但不能长时间延续。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某些低潮时刻、 瓶颈时期,或是决定创业命运的关键时刻,必须打上鸡血、迎难而上、破釜沉舟。这样的激情 能够帮助创业者突破性地摆脱沉堕、忐忑和萎靡,创造新的格局。 豪情 豪情和激情一样,都属于情感范畴。豪者,乃格局之豪、气度之豪、人格之豪,这是积极、 高亢、豁达、开朗情绪的一种表现。成功的创业者未必是外向的人,但一定是有豪情的人。豪 情不仅是奋发向上的言语,更是勇立潮头的内心。有着充沛豪情的创业者,他们无论遇到何种 情况、何种境遇,都能以积极的精神风貌和勇敢的行动面对。 那些著名的创业者,大多给人以满腔热血、蓬勃向上的印象。创业者们应该是这样的人: 始终保持热情满怀、激情荡漾;始终充满着自豪感、荣誉感。
C.【言论摘选】
◆ 干部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 厂领导在群众中要树立带头拼搏的榜样。大浪淘沙,一个人的斗志、一个人的干劲、一 个人的能力不是以年龄为界限的。我们要用各种办法激励自己,以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去 工作。 ◆ 工作要有激情也要有方向 企业的高层干部,如果信息闭塞、观念落后,企业怎么能够发展?你生产的产品早就被市 场淘汰了,而你还在苦苦挣扎,就算你本事再大,激情再高,没有经济效益,又有什么用呢? 这就说明只有人的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充满激情地工作才有意义。 ◆ 谁都不能安于现状 不换脑筋、思想僵化的人,将来肯定是要被换掉的。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谁都不要骄 傲自大、自以为是。只有把思路转过来,把路子定下来,才能发展。人的最大弱点是安于现状。 在生活中,可以知足常乐,但在工作中,面对残酷的现实,只能锐意进取,敢闯敢干,这才 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俗话说:“穷死不如闯祸”,我们不如拼出一条命去闯,也许就会闯出 一条血路来,闯出一条光明大道来。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干部,一定要顾全大局,操作好、 配合好。
D.【案例一】
三招聚人气
在人生的浩瀚大海中,理想是罗盘,热情是疾风。当我们的创业热情高涨之时,便 会有各种奇迹出现。 1994 年 8 月 28 日,江宁唯一的人造综合型大市场—金宝市场隆重开业。然而, 我们没有经营综合市场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市场很快出现商户大面积退场的尴尬局面。 为了吸引客流,我每天亲临现场,想办法指导工作,夏天最热的时候,打着赤膊吹着电 扇和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对策。 经过深思熟虑,我想出如下“三招”。 第一招,把外围广场搞热闹起来,全面引进吃喝玩乐项目。我们引来游乐场,引来 鸭血粉丝等小吃项目,广场变得像赶集、赶交流会一样热闹。第二招,打造江宁区最热闹的大排档。为了解决南来北往的客人们的吃饭问题,我 们设计打造了江宁唯一的夜排档,形成特色带动市场人气。我带领大家去武汉、温州等 地进行考察学习,了解武汉的小吃文化,见了、吃了不少美食,看到了不少门道,回来 活学活用。 不满足表面形成的规模和特色,练就金宝的大排档的内功,培育自己的主打菜、 特色菜吸引客流。那时候江宁的骨头汤、红烧老鹅是出了名的,吸引了很多城里人来 吃。金宝大排档的特色菜摊位,邀请民间做菜高手来经营,专做农家菜、土菜,体现 妈妈的味道。不到半年的时间,设施简陋的金宝大排档开始有了丹阳人做的红烧鱼头、 羊(牛)肉锅仔,横溪人做的红烧仔鸡(鸭、鹅)、瓠子炖咸猪手,龙都人做的臭豆 腐、炝鹅肠,逐渐形成了特色。大排档的酸菜鱼、红烧麻鸭等招牌菜远近闻名。每到 饭点,食客迎门,座无虚席,一时间金宝大排档名声大噪,成了江宁人夜晚吃喝玩乐 的好地方。大排档的卡拉 OK 更是将气氛带向高潮,大家喝着啤酒、吃着美食、听着 音乐,好不惬意。 第三招,分区到户,承包经营。我们将金箔大市场分成十二个区。每一个市场骨干 人员管理一个区,独立招商,相互竞争,如百货区、服装区、箱包区、交电区、家具区、 农贸区、烟酒区、鞋帽区等。 后来我们又加大了宣传:金宝金宝,越办越好;不上金宝,江宁白跑。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我出的这“三招”,犹如三剂猛药,效果明显。我 时常晚上路过这里,不由回想往昔,想起当年在这里满怀热情、艰苦奋斗的日子,心里 莫名涌起亲切感和成就感,创业的那股热情依旧。
【案例二】
谁给的胆子
谁给的胆子?创业激情! 1984 年 5 月,因国家领导人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 年之际,登上天安门城楼 检阅三军,有关方面决定装修天安门城楼,特别是要把城楼上八根二人合起来也抱不 了的金龙盘柱恢复历史原貌。上级领导经全面了解后,将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首次金箔用量大、政治性很高的任务交给江宁金箔厂独家完成。 1984 年 7 月初,鉴于工作的重要性,为确保安全,我与南京市人行金银管理处窦 处长、公安局内保股孙股长、时任经营厂长的程顺祥、财务科长杜静宁、供销科长戴 双顶一行六人坐火车护送十万张“大九八”金箔进京。这是金箔厂有史以来单笔数量 最大的工程!我们到达故宫博物院,将金箔安全地交给了故宫博物院管理处,圆满完成了护送 任务。在住宿上,故宫管理处花了很大的工夫,也只能给我们安排了北京市“三招”的 一个标准间。为了工作方便,我和戴双顶住,其他几人住在北京化工原料公司招待所。 因为我厂金箔产品的订购单 60% 来自北京,所以那次去北京我们还有一个重要任 务—拜访客户,包括北京化工原料公司、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北京 房修二公司等。完成了多日艰苦、紧张有序的工作,正准备凯旋时,时任厂长的杜恒金 来电,说江苏省轻工业厅 15 名专家为江苏几家单位产品创优,要到北京轻工业部作创优 汇报,其中也包括我厂的金陵牌金箔。在工业局叶股长、厂办李桂玲的陪同下,17 人将 于次日下午到达北京,省里要求在前门附近安排住宿。 那时北京住宿相当困难。很快就到第二天的下午了,打出去的求援电话一直没有回音, 我大汗满头,急得透不过气来,还有两三个小时,17人就到了,住宿还没着落。怎么办?这时, 我把手一挥:“程顺祥,你同我闯北京市政府。戴双顶,你去火车站接人到‘三招’来。” 那年代的士少之又少,我们坐公交走了四站到王府井南边,再走过去。艰难地到了 北京市政府接待处办公室,程顺祥首先介绍:“我们来自江苏南京江宁金箔厂,这是我 们的领导江书记。”我带着满脸笑容,急切地说:“我们一行 17 人是为了天安门大修送 金箔来的。我厂的金箔为故宫、北京同仁堂、政协礼堂、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北 京市政府接待处的领导被我感动了,当场表扬我厂为北京、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立 即批准我们 17 人入住北京市第三招待所。 走出北京市政府大门,我拍着程顺祥的肩头说:“程顺祥,求人不如求己啊。”我 们会心地大笑起来。现在回想起来,真为自己当年的激情感到自豪啊。
【案例三】
建造“金箔故乡纪念碑”
一代代金箔人,不辞辛苦,终身奉献,默默无闻,无论祸福,矢志不渝,将神奇的 金箔艺术传承了下来。我曾看到,金箔产品闻名世界,而金箔艺人却被冷落歧视,他们 中的大部分是农民工、手艺人、临时工。我深为他们默默的奉献而感动,决心让这种不 正常的现象在我们的手上彻底改变。 我上任以后,打破工资等级制度,实施同工同酬政策,公司出资将工作了 20 年的员 工全部带到北京参观故宫和人民大会堂,让他们看到金箔企业的发展,让他们体会金箔 工作的伟大意义。在企业经营还没扭转亏损时,我便集资建造了一尊“金箔故乡纪念碑”, 为金箔艺人树碑立传,为金箔精神歌功颂德。我立志从此要让金箔人感到自豪骄傲,激 励金箔人热爱自己的企业、忠于自己的企业。当时,我写了一段碑文: 这是尊以人工锤打金箔为模型的雕塑,从此金箔艺人也有了自己的形象。 金箔系用真金锤成。纯金经过化条、拍叶、落开子、炕炕、做捻子、打了细、出具、 切箔等特别加工便成。金箔质地柔软、薄如肥皂泡,用途广泛,十分名贵。各种古代和 现代高级建筑以及寺庙佛像的贴金、高级工艺品和家具瓷器的描金、高级中成药的配方 和裹金、真金银线织物的原料,都需要金箔。凡贴裹金箔者,皆富丽堂皇、金碧辉煌, 经久不变色。 相传在我国,金箔锦线的生产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我的故乡在江宁县龙谭花园一带, 那里百姓多以此为业,世代相传。据记载,江宁在明清年代就开始为宫廷大量提供金箔和 金银线织物,此后江宁金箔历经沧桑,时废时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江宁金箔在 政府的领导下,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有名的产品,国家重点工程、全国著名寺庙都点名使 用江宁金箔,江宁金箔艺人在继承和发扬金箔这项古老技术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本厂创建于1955年,创始人牟长松、徐宏智、徐立旺等六十四人,原址在龙潭陆家桥。 1983 年龙潭遭受水灾,金箔厂因此迁至江宁县城。目前厂内已有职员六百二十余人, 在建厂三十周年之际,全厂职工为继承前人业绩,发扬金箔事业,募捐筹款,特建造 此纪念碑。 从那以后,每年我们都会评选十佳新闻人物;每到大的厂庆,评选“金箔传人”, 鼓舞金箔人满怀豪情地热爱金箔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