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词句表述】
感情疲劳 岗位疲劳 工作疲劳
B.【词义解释】
一个好汉三个帮,再牛的创业者,也需要他人的支持。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 难免会产生一些疲劳和松懈。其中,感情疲劳、岗位疲劳、工作疲劳,是最常见的三种情况。 三个“疲劳”要求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既要对自己,也要对他人的困顿状态进行有机调节、调整、 修正、激活,使之焕发新的活力。 三个“疲劳”具体就是指,在创业过程中,企业内人与人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会出现因 劳累或身体、心灵处于疲乏的状态,从而导致工作不协调,需要理性调整的阶段。这个阶段普 遍存在于一切生活之中,创业也不例外。如何合理地度过这个阶段,消除疲劳,事关稳定的大局, 是每一个创业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感情疲劳 感情疲劳指再好再深的情感,都会因遇到外界或内在因素变化而出现危机、矛 盾、疲劳。当创业者与同伴,或者与员工遇到感情疲劳的时候,适度地调整、优待、激发,是 很有必要的。人,毕竟不是机器,而是有着丰富感情的血肉之躯。在感情疲劳的阶段,认真对待, 真诚处理,将会极大地增强大家的凝聚力。 岗位疲劳 岗位疲劳指一个人从事某种岗位时间过长,出现厌倦的状态。对待岗位疲劳的 情况,创业者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性地分析情况,合理地对应处理。对于能力不匹配的, 应当做好积极的合理调整;对于情绪不匹配的,应当及时疏导宽解。这样才能有利于工作的长 期开展。 工作疲劳 工作疲劳指再重要、再有利的工作事业,不注入新的动力,也会出现精神不振、 工作劲头不足的状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说,水只有常流,才不会腐臭;门轴 只有常转,才不会被外物侵蚀。创业者的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出现了工作疲劳的时候, 要积极运筹,合理调整,努力消除导致工作疲劳产生的根源,为它提供新的动力和源泉。困乏 疲倦是伴随创业过程的,不回避,主动进行必要的加油、充电、修整、修正,以更好地前进, 于人、于事、于创业,均是如此。
C.【言论摘选】
◆ 创业者要尽心卖力还要有本事 创业时间长了,会产生“岗位疲劳症”,做事缺乏一股劲,不够尽心,不够尽力。搞企业 没有本事不行,有本事不卖力不行,卖力了不用心不行,用心了没本事还是不行。对此,创业 者要经常给人更换岗位,逼得人往前冲。 ◆ 理性认识岗位疲劳 2000 年时,我在董事会指出,金箔集团的股东,大部分都是企业早期改革开放的中坚分子, 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过突出的、特殊的贡献。改革开放几十年下来,原先 20 多岁、30 多岁的中青年已逐步变成壮年和中老年,他们长期既当大股东,又当经营者,明显带来三个 现象:一是年龄不对了,精力和体力已不如前,老是得不到休整,久而久之会积劳成疾;二 是长期从事同类岗位的工作,出现“岗位疲劳症”难免,很容易出现按部就班、不思进取、 维持现状的情况;三是大股东长期处在第一线岗位上,不管别人领导他,还是他领导别人, 都会出现矛盾心态和矛盾现象,即对大股东所在企业施行任何管理制度时会瞻前顾后、畏左 惧右。 创业不能疲劳,要想使事业永远前进,使金箔集团的发展永无句号,那么对企业中出现的 三种现状就必须理性认识并加以改变。◆ 用心、用情、用劲,是任何创业人士成功的关键。 所谓用心,指该人对此产品、对此企业、对此事业是否全心全意?是否真心实意? 所谓用情。即该人对这个企业、事业、产业是否有热情、激情、豪情? 所谓用劲。即该人对这个企业、事业、产业,是否用尽自己的全身力气?是否费九牛二虎 力气?是否吃苦在先,享受在后?是否患得患失,斤斤计较?
D.【案例一】
那天,我忍对了
金宝商贸集团副总姜友花,深情回忆,创业之初:“那天,我忍对了!” “金宝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 1994 年时,金宝市场冷冷清清,社会上广泛流传着‘金宝金宝,关掉拉倒’‘金宝 金宝,早关早好’的谣言与非议。市场里面空空荡荡,商户稀稀拉拉,顾客更是寥寥无几, 市场连续几年亏损。管理骨干们似乎也筋疲力尽了。前方看不见希望,阵阵的感情疲劳 弥漫在人们心里。 金箔企业与金宝商贸领导日夜操劳,为如何搞活市场费心劳神。为了解决人流量小 的问题,在十一区兴建农贸市场,吸引人气。但是,附近的菜农,不愿意到市场里面来 买菜,因为要交摊位费,都是挑着担子到住宅区里去吆喝着卖,市场里面,只有稀稀拉 拉的二十来户商户,而且摊位都集中在大门口,靠里的摊位无人问津。作为一名金宝市 场的员工,尤其是农贸区域的一员,我当时的心情是焦急万分,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 何招商,如何引导附近的菜农到农贸市场来卖菜。 金宝市场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尽心尽力,要把市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在这 种情况下,我们双管齐下,一边和工商、税务打交道,请他们支持、配合;一边自己主 动与这些菜农沟通,采用各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我们几乎跑遍了东山镇的各个住宅 小区,和菜农打交道。面对不同年龄、经历和思想文化水平的人,我们沟通时针对不同 情况,有的放矢,不用一个模式到处硬套。有的菜农温顺随和,我们就可以和他们分析, 进农贸市场经营有什么好处,可以慢慢地对他们进行引导说服;有的菜农倔强固执,我 们在交流时就有必要采取强硬的态度,坚决不让他们在小区里经营。 那个盛夏的一天,我和区域的另一名同事,一起在丝织厂的小区和菜农沟通。当时 有一名三十多岁的妇女,是一名钉子户,文化水平不高,平时说话就夹枪带棒的,那天 一语不合,就激动了起来,把手中的扁担一摔,扑了上来。因为同事是男性,她就直扑 着我而来。当时的我还很年轻,从没经历过这种阵势,眼看着她扑过来,我就后退了一步,结果脚步没站稳,衣服就已经被她揪住,厮打了起来。由于夏天衣服单薄,等同事和周 围的菜农将她拉开时,我的衣服已经被她撕扯坏了。光天化日之下,我只能用手裹住衣服, 脖子上的金项链也被扯断,掉落在地上。当时,我委屈的泪水就溢满了眼眶。我捡起项链, 发现少了一截,那名妇女紧握着手,还在喋喋不休地骂着。我压住自己的情绪,没有和 她发生冲突,还帮她把踢翻的菜筐扶起来,她当时就不说话了。我深知,自己此刻的举动, 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金宝市场,我在众多菜农面前的任何一个举动,都关系到金宝 市场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我处理得十分小心。第二天,这名菜农就来金宝市场租 赁了摊位,并积极缴纳了费用。” 这件事情,在其他菜农中引起了较大反响,给农贸市场的招商带来了一定的正面影响。 那时,她始终坚持这样的态度,逐渐形成惯性,从而使金宝市场的招商管理做得越来越好。 经过多年不知疲倦的市场经营磨炼,姜友花成长为金宝集团副总裁。
【案例二】
推出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方案
11 年前,我对占股 4% 以上的股东,实行“二权分离”。上董事会讨论时,我指出大 股东们是企业早期改革开放的中坚分子,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过突出与特殊的贡献。 集团大股东与中层骨干不少人提出集团大股东可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办 法,来妥善解决大股东在企业出现的以上矛盾。根据与会者意见,再结合集团实际情况, 并参照中外企业运作经验,特制订出《金箔集团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实行分离的方案》, 经股东会讨论通过后执行。方案共有以下十条。 一、以集团现有的经济实体为单位,建立八大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公司。公司全部 为独立法人结构,出资主体为金箔集团与经确认的在位大股东个人。 二、所有股份公司一律依法建立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集团出资代表、在位大股东 代表组成,董事长尽量由现在的在位大股东担任。 三、金箔集团总部现阶段继续维持现有的项目投资、资产管理、监督服务职能不变, 集团董事会成员仍以在位大股东为主。董事长改为董事局主席。 四、各大公司总经理全部实行聘任制。 五、总经理主持所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全面工作,总经理享有《公司法》赋 予的权力;有提议和推荐助手的权力,报请董事会批准任命;有对管理机构和生产车间 的设置权;有对企业资金使用和安排批准权;有董事会赋予的有关权力。 六、总经理必须接受监督。董事局主席直接任命的除总经理以外,同时还任命一名 财务总管。总经理与财务总管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有其权。七、各大公司董事长是集团大股东的代表,由集团董事局颁发聘任书。 八、各大公司董事长经集团董事会批准并同意签订任职承诺,而且在担任公司董事长期 间尽职尽力,符合以上条件的在职公司董事长,可享受年薪制、董事长专项费用和股金分红制。 九、大股东在集团正式退休,或者因为各种原因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或其他职务后, 如果不另外从事与本企业相同的产业,经集团董事会研究批准,除享有股权分红以外, 可适当每月或年终给予一定补贴,包括车贴。 十、实行新的股权改造与“两权分离”办法以后,集团总部管理实行必要调整。 “二权分离”从提出到施行过渡,改变了疲软的现状,使领导班子展现出生机活力。 11 年下来,已产生良好的效果。
【案例三】
土段子有力量
金箔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工艺鬼斧神工,世称“中华一绝”。金箔 制造的十二道工序之一就是打金箔,传统打金箔全靠手工,是个绝活。金箔艺人在石墩 子前,一上一下两人,打着赤膊,一遍喊着号子,一边捶打,每天要打两万五千多下。 坐在上面的是推锤的,只管打;坐在下面的是护锤的,左手移动着“家生”(金箔料), 右手与下面人轮流锤打,并定准方位。厂里有十几对这样的好把式。他们干活时,动作 整齐划一,加上嗨呵嗨呵的号子声,场面相当壮观。 这些老把式通过上一辈传帮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天鸡叫起来练划膀子功、蹲功, 七斤半的铁锤,每天要锤打两三万下,生手要培养两三年才能上场,从打铝箔到打铜箔, 再到打银箔,一步步提升,直到满师才能打金箔。 能否改成机械打箔?我请教老把式。开始他们认为完全不可行,但我曾在另外一个 厂看到过机械打箔,于是暗下决心,“改革”打箔技术。“改革”一词的魔力,冲决了 老把式们心中保守的堤坝,老员工主动请战。可是,国内既没有生产的样机,也没有现 成的图纸。负责此项工作的攻关小组决定仿造锻铁设备。 但不同产品对设备的要求差距太远,打金箔与锻铁完全不是一回事。通过分析,他 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一是锤打次数每分钟不能突破 120 下;二是锤头力度要类似人工; 三是速力要绝对均匀;四是锤头要稳定,不能摇摆;五是底座面积相称。连续搞了几个月, 还是不过关。于是,我就陪着大伙儿没日没夜地干。在那最紧张的日子里,我们几乎连 续通宵达旦地干活。难熬的是深夜三四点钟,大家饥肠辘辘,由于没钱,财务制度不允许, 连想由厂里供应一碗面条都不可能,只能“蜻蜓咬尾巴—自吃自”。我寻思着,我任 政工科长 10 多年,难道不能借助精神的力量?于是我开始给大家讲笑话,讲故事—虽然在化工厂讲烂了,但到这里,还算新鲜。大家也绞尽脑汁,想出了众多有意思的土段子, 睡意全跑光了。“什么一二三四五,家人随我在厂里舞,星期六陪家属,星期天和孩子 玩半天”;“男女搭配,加班不累”;“三十七八,正该提拔”。 一晃 30 多年过去了,这些土段子,与当年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一同流传了 下来。许多人还将这些段子当作劳累消除剂,每逢一定场合,就相互打趣。 也就是从那阵子研制土法打箔机的经历中,我悟出一个道理:民间流传的许多俚俗 土段子居然有出人预料的作用,可以缓解物质匮乏状况下的工作疲劳,作为“精神快餐”。 农民、渔民、船工,创作了一批山歌、号子,原来是一种精神激励。“下里巴人”文化的“活 学活用”,令土段子成为金箔文化智库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