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在中国五千年的文
明史上,从来就没有一句话能够象“猫论”这样几乎人人皆知。
“猫论”在中国语言史上创造的记录,至今没有被其它言语打破。
“猫论”是一句农家俗语,属经验之谈,大白话,由直感而产生
了最质朴的真理,讲究实际。再也没有哪种理论比之更简单明了,
更实惠管用的了。
回顾江宁金箔总厂由一濒临倒闭的手工作坊小厂而发展成为
享誉石城的亿元企业,“猫论”功不可没。人是生产力中最主要
的因素,“能人治厂”一直是我厂的办厂方针之一,“猫论”则
是我发现能人,使用能人的用人法则根本出发点。
我不研究一个人有多少缺点,而是研究他有多大的长处
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又取决于人。“人
才紧张,人才缺乏”,成为不少地方和乡镇企业领导的共同话题。
人才在哪里?人才就在你的身边,就在你的脑里,你必须去研究,
而且是去研究人的长处,也算叫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认识现代人吧。
金箔厂从 1955 年办起到现在已 38 个年头了。1983 年前,在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作为一个县属企业,厂领导走马灯似的
换个不停,花上吃奶的劲才争得 200 万元的产值,企业到了濒临
绝境的地步。有些人认为金箔厂窝里斗,没有什么能人,要想救活工厂,必须从外面派人来。这样,我当年从化肥厂跳到这个糠
箩里来了。上任后,我就感到要救活企业,关键要在人身上动点子。
于是,我就“矮子里面拔将军”,把眼光盯在人的长处上,果真
发现金箔厂还是有能人的。现在烟箔分厂厂长左国书,当时是位
工人,老高中文化,我发现他聪明能干,搞过供销、生产,很有
经营头脑和管理才能,但他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就是爱打“八圈”,
脾气躁,有点傲,使上司接受不了。因此,在厂里的一部分人看
来,此人不可用,阻力很大。但我用人指导思想是看人的长处,
不盯住人的缺点,我仍决定把他提拔为烟箔分厂厂长,委以重任。
当年就实现产值 100 万,扭亏为盈。现在的规模已达产值 5000 多
万,利税 500 多万。他的缺点到现在依然存在,而他的贡献却无
法估计。再有金箔分厂厂长何其保,过去下放时当过生产队长,
在职工群众中有威信,是个能人,但喜欢喝酒、玩麻将嗜好,在
有些人的眼中是一个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人。我通过民主程序,
提拔他担任金箔分厂厂长,这几年来,由于他工作有方,实绩明显,
连年被评为厂十佳人物。象这样的人用了,他的缺点对厂里并没
有多大影响,但如果把他埋下去,可能就没有金箔分厂的今天。
知人而善任,用人的本质就是用人的长处,就象良匠选材。“直
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无曲直长短,
各有所施。”
“我不去研究一个人的档案,而是看他的现在和将来”
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愿意投奔我金箔的,我都真心招纳,实
行三问三不问:一问有什么特长,二问你能干什么,三问你在厂
里想干什么;不问你有过什么错误,不问出身、家庭如何,不问
有什么不是。当然,人的长处和缺点是共存一体的,在研究一个
人的长处时,对其缺点并不是“视而不见”,可以回避的,关键边干边吹集142看你是否能以博大的胸怀容人之短。
厂里有一位毕业于工学院的工程师,历史上曾在劳改农场改
造过,1987 年有人推荐来我厂,我首先问他有什么特长,他说他
正是厂里所需要的人才,我当场拍板同意接收。为了解决其夫妻
分居的困难,又把他的妻子调进厂里,分配一套住房,还付 1000
元为他儿子插班上学。他进厂后积极性很高,先后搞了三个项目
的试制,结果都告失败,见到我就低着头,感到内疚。我找他谈心,
告诉他不要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你来厂的时间短,搞的又是
研制性的,失败不怪你,责任在我们,一番话讲得他老泪纵横。
接着我又拨款下达了第四项任务,研制烟标分切机。他夜以继日,
埋头苦战两年,终于获得成功,解决了烟标横竖同时分切的难题,
此项技术在国内首创,并以他的设备办起了特种印刷厂。现在烟
标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仅上海烟厂每月就订货 10 吨。如果当
初我看他的历史,忌他的前嫌,很有可能看了档案就把他晾在一边,
那么,烟标分切机又何以能研制成功?
不看过去,重看现在,不是凭说说而已,关键要干,要动真。
一个人不管过去有多大缺点和污点,只要现在行,我就用,这容
易理解;那么对于那些有着光荣的过去和重要贡献的人,现在不
行了,用不用?我曾经免掉一名分厂厂长的职务,很多职工不理解,
这位厂长也觉得自己没犯什么错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坦言
相告,不是努力不够,而是能力不够。在我们金箔总厂那种婴儿
式的干部、算盘珠式的干部、保管员式的干部、吃里扒外式的干
部、转播站式的干部、嘴歪怪茶壶漏式的干部都站不住脚跟,得
不到重用。人才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调动了人的最大积极性。“良
禽择木而栖”,良好的用人环境使金箔总厂象磁铁一样,人才纷
至沓来。冲着优厚的待遇吗?也许有,可更多的人更是为了在这里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1984 年,这个厂连一名中技生都没有,
如今有中专以上文凭的职工就有 200 多名。
“会赚钱和会花钱的人都是人才,但企业现在更需要会赚钱
的人才”
一个企业犹如一个社会,什么样的人才都需要,管理的、经
营的、生产的、开车的、唱歌的、写字的……,就象一部机器,
每一颗螺丝都有可能影响到它的正常运转。这些人无非是赚钱的
和花钱两类,会赚钱和会花钱的都是人才,花钱的人,钱花得对路,
花在刀口上,也是人才;但是,出于企业追逐经济利益的终极目的,
尤其当改革开放的巨船,历经了十四年的风风雨雨、曲曲弯弯,
终于驶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海洋,经济高速发展,又遇上财力
不足的突出矛盾,企业急需原始积累,因而也急需会赚钱的人才。
金箔厂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会赚钱的人敢和厂长吵,不会赚钱的
人见到厂长就跑。会赚钱的人可以顶撞我,可以对我不礼貌,但
我还是重用他,只要他能把钱赚回来,我就给他荣誉,给他上主
席台。我们有位厂长利用客户关系,把妻子带到深圳玩了一趟,
职工反映大,有人认为要处理,我对中层干部说你们有条件都可
以把妻子带出去看一看,让她们去见识见识,就知道赚钱的辛劳,
在工作上就能给你们多支持一点,让你们更集中精力为厂赚钱。
我重用会赚钱的人,爱惜会赚钱的人,这些人始终是我的座上客。
现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这种现象,干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看的,
看的不如捣蛋的,捣蛋的不如跟着转的。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一定要改变,如不改变,国家的事业将会受到影响,企业将会倒霉,
我讲究的是人尽其才,人尽其能,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为企业创造
利润的人永远不会吃亏。
(载《南京组织工作》1993 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