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世界的中华瑰宝——南京地方名牌产品“金陵”金箔正受到严重摧残。 社会上大量的“散兵游勇”企业,正以“低价、低税、低费和不规范”运作,冲 击着“金陵”金箔的生产经营。“金陵”金箔面临“土崩瓦解”威胁,难逃败阵 厄运。
有着近 3000 年历史的“金陵”金箔,是中华传统工艺一颗璀璨的明珠,享誉 世界。世界上五大金箔生产中心:德国的茨尔巴哈、日本的金尺、意大利的米兰、 泰国的曼谷、中国的南京,数南京金箔基地规模最大。北京首都所有著名的古建 筑,中国所有著名的寺庙,几乎所有金箔使用都出自南京。中国金箔产品的国家 标准就是以“金陵”金箔为准。金陵金箔目前已销往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金陵”金箔已成为江苏南京最著名产品之一,受到国家的重 点保护和支持。前国家总理李鹏赞美“金陵”金箔:“金箔之光,灿烂辉煌”;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赞美“金陵”金箔:“金陵金箔,中华一绝”。以“金陵”金箔 为主导产品的南京金箔集团,是南京民营企业十强之一,年利润一个多亿,已连 续十多年是江宁区地方企业纳税第一大户。

然而,近几年来“金陵”金箔却受到历史少有的难以抗拒的侵袭。由于国 家鼓励和大力扶持个体民营经济,南京地区数百家以个体户家庭为单位的“金箔 厂”、“金箔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散兵游勇”式小作坊,顽强地与金 箔集团争市场、争利益、争生存空间。站在当地政府角度看,这是发扬地方特色 经济的一大举措。可是站在规模企业角度看,却是莫大的伤害。我们当然懂得: 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竞争。如果在同等条件下,“金陵”金箔完全有胆量、 有能力与同行开展“五比”,即比质量、比技术、比价格、比服务、比信誉。可 是,国家政策、当地政府形成的一些不公平竞争规则,却成了摧毁名牌企业、名 牌产品的主凶。
金箔集团与社会上“散兵游勇”式作坊金箔企业相比,有三个不公平:
一是同品不同税。按理说,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内,生产同样一个产品, 纳税应当一样的。可中国的纳税政策是因地因企而宜的。金箔集团是当地利税大 户,也就成了当地税务机关关注的重点。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一样不能少; 国税局、地税局时常派人“检查”金箔集团的纳税状况,不断对企业进行“自查、 抽查、检查”。而小作坊企业“鸡零狗碎”,形不成大税源,绝大部分仅象征性交 几百元、几千元就可以了,即使开展税务大检查,小作坊也是“小洞掏不出大螃 蟹”,简单查查,真正查出违反税法也惩罚不了,甚至当地政府也以安排就业、稳 定社会为理由,尽力给予袒护。然而,“积沙成塔”,成百上千的家庭小作坊利用 这种象征性的税务“优势”,公开地与承担沉重税赋的名牌企业抗争,等于致名牌 企业于死地!
二是同品不同费。众所周知,中国的规模企业,最大的负担一是税、二是费。 有时候,费还高于税。最为明显有三种情况:第一是各种“保”。社保、医保、安 保一样不能少。金箔集团一年各种保缴纳一千多万,享受返回的只有四、五百万, 无形中每年多支出千把万,企业背上了沉重包袱。第二是各种“收费”。当地政府每个部门都有红头文件,都可以以有“名正言顺”的名义,找出各种理由收取企 业各种费用。第三是各种公益性的“摊派”。金箔集团是当地闻名的企业各种公益 性的资助费、赞助费、协办费、联办费,举不胜举。而个体小作坊,大部分都是 以家庭为单位、亲属家人、亲戚朋友齐上阵,这保那保都不搞,这费那费很少花 费,各种摊派难得看见。沉重的费用大量进入企业生产成本,与小作坊的低成本、 卖出的低价格产品竞争,规模企业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优势。由于金箔系列产品大 部分体现在个人技能上,不属于大工业、大设备、大投入范畴,所以不同的费用 负担,产品的售价就相差很大,如家庭小作坊一张九八金箔二元二角能卖,而金 箔集团不到二元五角卖出就亏损。
三是同品不同规。由于“金陵”金箔是一家准上市企业,所有运作都比较规 范。对一个规模企业而言,规范运作对企业自身来说,也是必须的。因此,对金 箔集团来说,财务制度、监督审计等各项企业管理制度都是十分规范的。可是, 对小作坊家庭企业来说,买卖可以不用发票,财务可以不建帐,家庭可以不用会 计,安全可以不用消防设施,厂房可以不要规范,上下班可以随心所欲。金箔集 团赚取的利润,要回报股东、回报员工、回报社会。家庭小作坊“起早带晚拼命 干,除了锅巴就是饭,赚到一千是一千,赚到一万是一万,全是自己的”。正规与 不正规的企业运作,其竞争力是不一样的。
(撰写于 2005 年 8 月 26 日,刊登在《金箔情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