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改革创新之歌
发布时间: 2016-01-18 点击量: 3509

    世纪伟人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他所说的革命就是弃旧创新。

    福特汽车的前老总曾说:“不创新,等于灭亡。”所谓创新就是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说前人没说过的话,想前人没想过的问题。

    1983年底,当江宁县领导把江宁金箔厂交给我的时候,首先对他说;“金箔厂现在面临很大困难,亏损197万元,固定资产只有38万元,已经资不抵债。你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医好了算你有本事,医不好也不怪你

    当年领导叫我“死马当活马医”时,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十多年后,以我为主的领导班子带领广大职工不仅医治好了这匹“病”马,而且还将金箔集团这匹“骏马”培养成驰奔世界马场的“高手”。如今,金箔厂已成为江宁县属企业第一利税大户。

    金箔集团由一个小作坊变成今天的大中型骨干企业,经验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完全是改革创新的成果、改革创新的胜利、改革创新的凯歌。本文着重介绍金箔集团在几个方面改革创新。

 

第一,观念创新——“富不富在思路”

改革开放到底是啥玩艺?许多人似懂非懂。一个人对于一个不懂的行当他能干好吗?一个国家对于要从事的事业搞不懂能搞好吗?

要搞懂,首先要从认识上搞懂,这认识就是思想观念。所以,我们金箔集团有一句名言:“富不富在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金箔集团的改革创新首先创在思想观念上。

    老实说,我是个孤儿,因为穷,只上到小学文化。十六岁到供销社当学徒,二十岁到工厂当工人,先后干过保卫、宣传、秘书、政工科长、劳服公司经理。我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国有企业工作,我没有传统“家教”;由于没有正规的“文化”教育,我的思想不僵化教条,这一两点却从另一方面把我培育成“聪明、精明、开明”的三明干部。我凭着明确的改革思路和“改革土理论”把企业搞得红红火火并且在该厂一把手的位子上坐得时间最长前后已有14年。我的特殊阅历与经历使我具有非常新鲜的思想观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用我的“改革上理论”指导着员工们把金箔集团创建成江宁县百姓赞誉为“江宁县的小香港”的企业。

通过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理论,学习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一系列方针政策,我将中国的改革开放精神实质研究透彻明了。我经常开玩笑地说:说到底我只是一个演员,阶级斗争年代,党叫我们演“阶级斗争为纲”的作品所以我抓阶级斗争象个抓阶级斗争的样子,现在改革开放了,党叫我演抓经济的厂长,所以我演厂长时就象个抓发展经济的厂长。

阶级斗争年代,我在化肥厂当了十多年政工科长,在政治斗争上擒打格斗是高手,抓阶级斗争也是奋不顾身。我曾经组织全厂职工亲自主持会议批斗我的哥哥,因为我哥哥那时讲过一句“反动话”。我曾经带领几个兄弟夜晚潜伏在南京长江大桥下七个多小时“侦察”有关阶级斗争的新动向,那时“党叫干啥就干啥”,我“演”得非常成功。

    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发生了五大变化:一是以阶级斗争为纲领转变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搞计划经济转变为搞市场经济;三是闭关自守转变为对外开放;四是由传统的人治时代转变为现代的法治时代;五是以单纯的学习苏联“老大哥”转变为学习所有先进国家的经验。面对已经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必须将自己的观念彻底脱胎换骨。如今党叫我们演的剧本是经过“五个变化”后的剧本,开始演“沙家浜”搞“转移”了,不演“红灯记”了。

    面对新剧本,经过“金盆洗手”,经过“脱胎换骨”,经过“转换观念”,我逐步由一个阶级斗争的“高手”逐步变成了著名的企业家。我把剧本拿在手中反复研究透了,进入角色,面对新形势,树立新观念,不断喊出新口号。1985年11月,我在职代会报告中说:大家都知道现在要搞改革。可是,什么叫改革?许多人不一定讲得清。在我们看来,改革实际上就是冲破长期以来旧体制套在我们企业头上的条条框框。凡是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企业搞活的枷锁,我们都要设法改掉它,这就叫改革。话虽这么讲,可是真正做起来,困难就大了。因为全国没有一个统一模式,大家都各自进行摸索,所以就五花八门了,这就与原来的一套不同了,于是各种指责都来了。有些人习惯于老一套,就指责说新一套不行;有些人搞新的东西看反对的人多,原来支持改革的,结果又站出来反对了;有些人看改革的一套也有问题,于是就说改革行不通了;还有些人就跟着报纸转,今天说步鑫生好,他就认为步鑫生不错,明天报纸说马胜利好,他又跟着说马胜利好,又怀疑步鑫生不行了。实际上这些人根本没有研究步鑫生、马胜利的改革经验好在哪方面,不足在哪方面,而是在穷叫唤。我们认为这些都是不对的。既然搞改革,就应当积极支持和参加改革。对于出现的问题,也不要大惊小怪。改革也是一次革命,也是一次科学实践,出现问题乃至失败都是正常现象。革命和科学实践既然允许反复的失败,为什么改革就不允许呢?难道照老办法就没有问题了吗?因此,我们全厂每个职工,特别是各级干部,头脑都不能僵化,思想都不能片面。我们一定要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对于改革出现的问题,我们共同想办法来完善它、改进它。

    我对改革开放中许多只当“传达室”式干部的人看不惯。我们只晓得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原封不动,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加工特色”,那是失败无疑的。我曾说,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改革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将邓小平理论与金箔厂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江宝全的“言论”。对此,有人发出“攻击”,你江宝全真是胆大妄言,竟敢将自己同伟人连在一起讲。我“诡辩”说;其实,这只是一个幽默的比喻,而这正是党的实事求是优良传统,是真正把邓小平理论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的表现。十几年来,金箔集团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理论和许多深奥的道理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土理论阐述给职工群众们听,职工们一听就懂,从而使金箔集团在改革开放道路上豪迈前进一路畅通! 

我们金箔集团创新的“抢喜糖理论”把什么是市场经济,什么是计划经济,描绘得淋漓尽致。“抢喜糖理论”认为:计划经济就好比结婚发喜糖,按实在人数,每人规定发多少颗就得多少颗,不能重发、漏发、多发、少发,也不能冒领、多领。而市场经济就是将同样的糖抛在空中一撒,满在地上,让大家去抢,谁抢到就是谁的。当然“抢喜糖”也有规矩:第一,哪里有糖哪里就有市场,不分国界和省、市的界限,人们就往哪里去抢;第二,抢糖的人不论何人何身份,都必须低下头、弯下腰奋力去抢,否则就得不到喜糖;第三,撒糖的人不能只撒一部分,留一部分私分;第四,没抢到的人不得再抢人家已抢到手中的糖;第五,抢的过程中,难免混乱一团,碰碰撞撞、跌跌爬爬;第六,抢到的糖是最甜的。经此一剖析,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特征立刻呈现于眼前,并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职工的积极性自然而然被调动起来。在“抢喜糖理论”的影响下,金箔集团的员工“不找市长,找市场”,投身市场经济劲头十足。

    针对市场上十几种不同经济性质的企业在一起混争,有许多人感到不理解,束手无策。我又创新出“鱼塘理论”:把  中国市场的状况,比喻成一个“大鱼塘”:现在各种经济成份的人混在一起竞争“捞鱼”。独资的、合资的、合作的、联营的、全民的、集体的、乡镇的、村办的、股份的、个体的、私营的,还有校办的、军办的、福利单位办的。可以搞同个产品,可以办同一类企业。由于环境、区域、政策、办法分配不同,结果就不同。即现在在中国鱼塘里捞鱼有明显的“三不同”:一是“捞鱼”人身份不同:这就是上面提到的经济成份不同;二是工具不同:有的带鱼网,有的带鱼叉,有的带现代化捕鱼具,而有的只能赤手空拳;三是分配不同:有的捞到鱼100%归自己,有的要100%交给国家,有的只能吃到一点鱼骨头或鱼肚肠之类。金箔集团根据《鱼塘理论》的原则,用敢闯敢干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带领金箔集团的员工奋力捞鱼,成为当地“捞鱼”高手。他们把这道道归纳起来有四条:一是凡参加“捞鱼”的人不管你是哪家的,都按“捞鱼人”的要求来衡量;二是凡“捞鱼”的人,捞到“鱼”后分配原则采取基本相同的分配模式;三是努力创造“捞鱼”的好环境来。    针对市场经济混乱不堪的局面,我们又提出“扑克理论”:人们认为中国打牌的制度、体制、政策是非常完善的,对于如何打牌,须掌握的要领事先都讲得清清楚楚;对于犯规的如何处罚也规定的明明白白;执行的人都很自觉,决不轻易违反牌规,监督的人也很秉公执法,毫不留情。从打牌的游戏规则联想到改革,市场经济也应该制定一个相应的法规。第一将有关规范事先公布于众,第二人人必须严格执行,第三个个都能监督,第四明确对犯规者的处罚。于是金箔集团按照这一设想,在自己企业内部建立了一整套监督约束规范制度,使大多数干部都知道:“解放思想,决不是胡思乱想”;“松绑放权,决不是胡乱捞钱。”由于有了正确的思想观念,金箔集团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有序有规,良性循环,企业始终健康发展。

金箔集团正是十多年来坚持对长期束缚我们思想,禁锢我们手脚的所谓传统、道德、古训、哲理、家教、政策、办法、制度、习惯、义气等全面加以分析整理,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利于解放生产力的就执行,不利于解放生产力的就加以改革,重新认识,综合整理,研究出一大套崭新的理论,从而使金箔集团蒸蒸日上。昔日,许多人对金箔集团的一套思路评头论足,指手划脚。可是我们毫不理睬。我在压力最大的一九九一年就愤怒地说:试问,当我们的企业被别人挤跨了,被市场吃掉了,你老是说你正确、伟大、老实、正规、正派,那又有什么用呢?!

 

第二制度创新——“三不帽子抓手中”    公有制企业搞不好,上不去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企业制度滞后。    观念的更新使金箔人意识到我国企业原有的许多规章是不科学的制度,是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翻开中国企业制度仍然是四十年代的宣传口号,五十年代的规章制度、六七十年代的管理方法,远远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要真正做到全面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办事,必须实现在制度上的创新。我作为金箔集团的总裁,深深感到:改革开放后,原有的规章制度几乎都不能用。改革开放的首要条件就是改掉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上层建筑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建立和创新一套适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各项制度。    可是讲归讲,做归做,大量的人不敢动,态度是“四等四怨”:等中央下文件、等领导出指示、等政府给政策、等别人搞出经验;怨条件有限、怨资源不足,怨领导不支持、怨群众不争气。金箔集团既不等也不怨,大刀阔斧,努力创新,千方百计创出一条新路来。我们对几十年来企业所有规章制度政策进行清理,大胆改革,“遇到新问题,一律拿出新办法”,创造了崭新的企业新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机构制度的改革、用人制度的改革、分配制度的改革、奖惩制度的改革、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分房制度的改革。    1987年金箔厂由于发展壮大,由一个企业变成若干个企业,于是,江宁县金箔总厂宣告成立,当时我们根据客观实际需要,确立了对上对下的关系原则:对工业主管局仍然以总厂为牵头单位,所有分厂计划一律不单列,总厂对分厂是领导被领导的关系。总厂与分厂做到“五分开”、“五统一”。“五分开”即:财产分开、人员分开、经济核算分开、产供销分开、分配方案分开”;“五统一”即:隶属关系统一、行政管理统一、银行帐号统一、生活服务设施统一、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标准统一。崭新的制度带来崭新的面貌,从1987年起,企业经济效益每年都大幅度增长。

机构设置精干,在计划经济时一般每个厂设立七、八个科室,再按10%设立管理人员。象金箔集团这样有4000多员工,按有关规定要设立500多名管理人员。一个国有企业,有这么多管理员,难怪一上班就“抽抽烟、喝喝茶、看看报”。金箔集团从1985年就对机构进行了彻底改革,1990年组建集团时,只成立三部一室,即生产协调部、财务审计部、人事保卫部和办公室。有些人想不通、不满意,而我明确指出:企业就是企业。企业不是政府,我们企业党群全部要做到有组织无机构,实行“一个萝卜几个坑”。现任工会主席张恩才即是党委委员、党办主任,又是人事保卫部部长,集团总部专职管理人员只有30多人,都处于满负荷的运作状态,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在用人制度上金箔集团从1984年起就坚持“十不分”、“三不查”:一不分居民农民;二不分全民集体;三不分干部职工;四不分党员群众;五不分有无文凭;六不分工龄长短;七不分男女老少八不分岗位“贵贱”;九不分关系感情;十不分有无过失;“三不查”;一不查家庭出身、政治背景;二不查有没有犯过错误:三不查群众关系怎样,作风怎样,有没有经济问题,有没有政治问题。这些制度的实施在当时的影响是深远的,就拿夏天上班时发支冰棍来说,有的单位只发给正式工,临时工、农民工没有,这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不平衡,在金箔集团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大家都处在公平的竞争位置,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在用工上我们有要求是:“是人才,不受限制,是关系严格控制”。有一次,上级一位局长夫人要安排工作,他们一打听四十二岁了,而且没有什么特长和文化,他们坚持不要,半年以后,他们才安排她一个打扫卫生的工作;这事在当时那是不得了的,局长的夫人到一个厂子里来安排打扫卫生!对于干部制度,金箔集团规定有六种人不能当厂长;即  “襁褓婴儿式”的、“转播站式”的、“算盘珠子式”的、“保管员式”的、“嘴歪怪茶壶漏”的和“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对于干部的素质我们有很高的要求,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上上下下造成竞争的危机感,真正做到有无实绩是评判一个干部能力的标准,无论干部的努力如何,只要能力不够照样要撤掉干部的职务。有一次有位分厂厂长被撤职后说:“我一不贪污,二不腐化、三不搞投机倒把,为什么下我?”我明确回答说:“不是努力不够,而是能力不够。”我在金箔集团创造一个“五号下、六号上”的球场理论,对于干不好的人,就搞“五号下,六号上”,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前不久朱钅容  基总理说:“要找敢于得罪人的人当领导。”金箔集团长期坚持选拔能人而不是单纯选好人当企业领导。在这个企业里,一切干部行为不看过程,只看结果,不讲客观,只讲主观。凡事只看实绩,只讲能力。我认为:一个企业家只有为企业绞尽脑汁,呕心沥血才能搞好这个企业。我们金箔集团评判干部有一个公式:学历+阅历+经历=能力,能力+实际+资历=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在金箔集团能人、强人、有本事人香喷喷,“敢于和总部吵”,无本事的见到总裁就要跑。    在企业的奖惩政策上,我们金箔集团改革创新的力度是最大的,也是搞得最好的。我说:中国的人事奖金制度是批准的人不承担经济责任,承担经济责任的人不能批准,劳动部管工资奖金不是管干得好坏,工资统一按工龄、文凭、年龄等等划分,要调一起调,要不调一起不调。一个劳动部长怎么好管一个小职工的调资问题?这个办法一定要改,所以在分配上,我们金箔集团十几年来基本上属于“另搞一套”,通过职代会,自己调。在分配制度上,金箔集团十几年来一直推行“工资协商制”,而不是完全按照国家的红头文件发工资,我们全新地按工资协商制度要求把工资待遇讲明讲开,协商解决,同时制定几项原则,彻底打破“大锅饭”,在一个企业里,干得好的厂长年收入可以达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干得不好的厂长年收入只有几千元。同在一个岗位上,干得好的员工年收入可以几万元,干的不好的员工年收入只有3——4千元。我曾说过,“邓小平说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来也没说过只给个体户富,给投机倒把富,而不给金箔厂人先富。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合法经营,勤劳努力,允许集团有本事的人先富起来”。我们在本企业推行分配原则的指导思想为:l、干部实行岗位工资加风险责任奖的办法;2、技术人员实行职称工资加项目成果奖的办法;3、生产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加有关补贴的办法;4、职工的经济收入要与经济效益结合;5、供销人员待遇要与业务成果挂钩。金箔集团创造一整套企业分配制度,成了当今许多企业学习的样板    在思想政治工作、两个文明建设上,金箔集团也有我们自己独创的特色。从1986年起,取消评比先进班组、先进个人的活动,取消单纯的政治学习日活动。一方面用好的管理体制,给下属经济实体以宽松自由的环境,另一方面大力宣扬表现出色的人物。每年按约定俗成的节日评选  “七个十”:职代会评选“十佳新闻人物”、“三八”评选“十佳女能人、大名人、女贤人、女强人”、“五四”评选“十佳青年”、“七一”评选“十佳党员”、大年“初八”评选“十佳供销员”,“九月”评选“十佳科技进步先进分子”,“十月”评选“十佳会计”,宣扬他们的成绩,用精神物质利益激励他们。当选的十佳人物,除了十佳新闻人物可以免费到新马泰旅游外,其余任选国内一旅游点免费旅游十天。金箔集团还规定:打箔工打箔超过十年,可以免费到北京故宫、天安门旅游一次,亲眼看着自己打出的金箔为城楼、皇宫装扮的实景,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我们对广大员工特别是各级干部加强思想教育,制定《干部监督约束二十条》。规范企业行为,保证企业的健康运作。对贪图小利、损公肥私的部分经营者坚决给予法律和行政上的严处。    金箔集团在医疗制度上进行创新,收效也十分明显。金箔集团根据企业情况建立起来的医疗费报销制度,成了今天全社会“搞社会统筹”的雏型。即将工龄长短,病情轻重、年龄大小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这个办法自公布以来,不但减少了管理漏洞和医疗福利的大锅饭,而且使医药费每年稳定在30万元左右,从来没有遇到报销医药费困难情况。同时对于一些特殊贡献又有重病的“十户”,医疗费报销上又充分体现“大家庭”的温暖。例如:为集团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原集团副总裁、烟箔分厂厂长左国书,1995年以来得了严重糖尿病,两年时间医药费报销达16万元。    金箔集团在分房制度上创新远近也是闻名,从1989年以来就将福利房与商品房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特殊的效果十年来,金箔集团共建职工住房11幢 438套,每次分房都是个把小时解决“战斗”,从来不吵不闹。小青年先甜后苦,年长者先苦后甜,一切按住房商品化思维解决建房分房问题,不分用工性质,符合基本年龄条件就可以集资建房、买房住房,至今职工基本没有“住房”之忧。    金箔集团由于各项规章制度创新上有独到之处,长期得不到上级认可,有人还给我们戴上“不听话”、“不正规”、“不上路”三不帽子。对此,因为我认准了改革之道,所以坚定地说:“我的乌纱帽是抓在手上干的,不给我这样干就随时拿走!”

   第三,产品创新——“东方不亮西方亮”    “一个好厂长,一个好产品,一套好方法”,这是工厂企业的成功之道。十几年来,我一直将这“三个一”当作口头禅,一天念到晚。产品、市场和人才是办好一个企业的三大要素,这三个要素中变化最快的是产品,现在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高,产品开发越来越快,金箔集团向来把产品开发创新视同吃肉,“嘴上吃着第一块,筷子拣着第二块,眼里看着第三块,脑子想着第四块”。1984年前金箔集团只有的三个产品,发展到今天的三十几个产品,产品已涉足到箔类生产加工及深加工、卷烟配套材料、包装、食品、商贸、电机、房地产、旅游等许多领域。    “东方不亮西方亮”,金箔集团在搞产品开发上有一个著名的“畅想曲”,这一个“畅想曲’”给金箔集团发展发挥的作用不得了。1985年,我在北京“全聚德”烤鸭店门口看到一块金光灿灿的金匾。这块“全聚德”金字招牌的金箔是由本厂提供的,于是当时我就想:多年来,金箔人只想到把金箔卖给别人搞贴金装饰,为什么自己不能做招牌?回到厂里以后,我们选派人员专门到天津古建筑队学习贴金技术,1985年做第一块招牌“江苏电视台”,先讲赠送,后来说只收点金箔钱,收5000元,效果非常好,南京主要招牌新街口百货商店、江苏展览馆等等跟在后面做起金字招牌。1992年我们又做了“中央电视台”五个金光灿灿的招牌字,回来就到处宣传“中央电视台”的金字是我们做的,你们还不给我们做?十几年后,我们集团的的金字招牌已享誉全国,1992年我们又从“市场的大市场观”出发,实施“金字招牌走向全国”的蜜蜂计划,几年内先后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开办了30多家招牌、装饰工程分厂,制作了一批重要招牌。我们又先后开发贴金工艺品、金箔画、金像卡、贴金装饰工程等产品和工艺技术,将金箔深加工产品搞得风风火火,名扬天下。    香烟上一条细细的拆封拉线叫金拉线,是金箔集团开拓卷烟配套材料许多重大举措中第一步开发的产品,填补了国内卷烟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空白。可不能小看这细细的金拉线,全国有2000吨的需求量,金箔集团已具备生产400吨的产量。软包香烟的封签叫烟标,一枚只值2厘多钱,国内小厂生产不了大厂不肯生产,我们决定设计设备、投产烟标。在设计烟标“切断”设备时,设计人员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设备怎么才能解决横切竖切的同时进行的问题。我们就用“切面原理”攻破了难关,后来才知道,这项技术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这小小的烟标现在上海每月的供货量达10吨,去年该分厂实现的利润达400万元。

传统产品要创出新特色,现有产品要注入新科技、老产品要不断翻新、新品开发要注意新、奇、特、冷,产品批量要上规模上档次。我们的传统产品时刻不忘科技进步、技术革新,目前金箔、铜箔的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要求,出口到27个国家和地区免检,国家轻工业部的《金箔标准》就是主要参照本厂国家金奖产品“金陵牌”金箔标准制定颁布的。我们认为,在新产品开发的几个项目上,一切从市场出发,我们开发的啤酒标、卷帘门等产品全部是以最先进的设备、工艺技术为依托的,在市场上是一流的产品。我们下一步开发的食品系列“太阳”工程产品,利用市场上方便面吃多了就烦了的消费心理,开发快餐锅巴,大覆盖面地、有针对性地宣传,“吃锅巴,助消化”,“吃锅巴、快长大”,让老少都来吃锅巴。    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存在的四个落后,即设备落后,工艺落后、技术落后、思路落后,在我们金箔集团我们已得到逐步解决,从而使企业年年上个新台阶。

   第四市场创新——“大风大浪不倒翁”    我在1985年时就说:“国有企业属猪的,要靠人喂;乡镇企业属鸟的,要满天飞;集体企业属鸡的,整天在外面找食吃”。    市场经济主要靠市场,市场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没有市场就没有企业。市场经济要求“不找市长找市场”。产品的市场在哪里?在于你会想、敢想、畅想,在于你策划,企业策划一个好思路就可以创造市场。金箔集团在市场开发上有许多理论,其中我们认为解决市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市场、开发市场、引导市场和控制市场。    我们金箔集团在市场创新上有这样一句名言:死人对死者家属来说是个悲痛的事,但对卖花圈、开殡仪馆的人来说又是一件好事;战争对战争的国家和人民来说不是好事,但对军火商来说又是好事;生病对病人来说也不是好事,但对医生和卖药的人来说,却又是一件好事。    我们用“一分为二”、“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唯物论”等哲学观、方法论看待市场,从而使金箔人在市场上闯荡时眼睛始终是亮的!金箔集团所有干部几乎都知道一个关于“赤脚岛上销鞋子”的故事。说英国、美国两国销售人员同时到一个岛上推销鞋子。结果发现这个岛上的人世世代代不穿鞋子。对于英国推销商来说,他们觉得没有希望,因为这里的人不穿鞋子;美国推销商认为这里的市场很大,人人都面临穿鞋就要买鞋的问题。我们金箔集团在市场的开发上,始终用“市场的大市场”的观点看待市场、分析市场、驾驭市场,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例如立足金字招牌这一特色产品,我们采用立体网络的经营意识空间来设计导演。首先突出做金字招牌,但又不单纯依靠金字招牌,所有招牌都要研究经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认定看待产品的大市场。其次做招牌不片面地理解招牌概念,将声、影、形、光、箱、气味、环境布置、标语策划、广告媒体等全部列入招牌经营范围,以市场的细分条件把地理、人口、心理、行为四大变数作为细分依据,开发招牌的大市场。再次再强调扩大思维时也不忘研究微小世界。细化、切割现有产品工艺、划分现在产品工艺概念内涵,小贴金、小工程、案头工艺、台面饰物等等也应包括其中,成为市场经营范围,以市场对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社会、自然,心理和产品本身状况,演绎发掘购买力和潜在市场需要,从而引导市场消费。由于我们从单纯的接触贴金工艺、招牌工艺,进而涉足研究美术工艺、广告工艺、雕塑艺术、建筑美术、装饰艺术等等,以相应的技术进步,优化产品在市场中技术环境和信誉度,然后依照“市场”学原理,开展高层次的市场策划。    我们在产品大市场招牌大市场的基础上,再建立一整套由纲到目的市场的大市场经营战略:鼓励老带新、大带小、熟带生、好带孬,逐步推行“蜜蜂计划”,在全国每个省会建立分支机构,设置了33个驻外分厂,开展就地加工就地服务战略。加强各驻外厂向金箔集团在全国各地的经营分部过渡,使驻外分厂能产销集团所有产品,能开办集团总部选定办的企业,能在驻地发现好产品、好项目、好物资,使分部与分部之间,总部与分部之间形成良好的效益运行机制。

有人当面问我:究意是先有产品,还是先有策划?是先有产品还是先有市场?我认为当然是先有策划,每个产品生产之前就要有谋划,每个产品销售前都要进行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商界高手更是市场策划、市场开发、市场运作在先,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推出新产品。只要我们正确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市场观来策划,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金箔集团的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类似成功的工作,就是因为在市场认识、开发引导和控制上做的好,今天才有这样的局面。我们对每一个产品,他们都以“三坚”、“四懈”精神(即: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开发市场,哪里有钱赚就到哪里开发。有人讲,搞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而我们是根据有没有钱赚来决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前提也是自己有利可图。金箔集团的“蜜蜂计划”、金箔深加工行业拓展、卷烟材料开发、金宝市场等商贸企业经营项目等都是运用好思维策划后取得一步步成功的,现在我们集团是国家烟草配套材料基础企业,一包“中华”烟我们有四个产品;金箔深加工产品中金箔画、金艺卡。通过策划,1997年承制了建军七十周年纪念金卡、七一香港回归人民日报版缩版金报,还有贴金工艺给紫荆花贴金等等。

1985年金箔厂经过二年的修养生息,金箔主产品已经振兴壮大时,国内旅游事业大发展已初见端倪,寺庙大修复,金箔处于供不应求局面。可当时我们并不满足现状,而是“居”安思“危”,把眼光盯向东南亚市场。那年,秋季广交会,我带着金箔样品跑到广交会上,结果无人理睬,大门不给进,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江苏人代表证,换上自己照片混进去,虽然没成功,却迈开了金箔走向世界市场的第一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今日金箔70%产品销往东南亚。当东南亚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的时候,早几年就把眼光盯向日本与欧美市场。结果,今年东南亚发生金融风暴,市场下降,由于准备早,措施有力,今年日本和欧美金箔市场却直线上升。真正做到了“大风浪大不倒翁”。我认为,在企业家的眼里应该是每时每地都是机遇,时时刻刻都应高唱“市场的畅想曲”。现在的市场经济大潮,一切以市场为导向。政治经济就是在经济中蕴含政治,1993年国家整顿金融体制,1996年国家搞宏观调控,搞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今年又面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危机,金箔集团的效益和规模始终没有受到影响,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适时寻找发展机遇,策划创新市场,用马列主义,用哲学高度看待研究市场,用唯物辩证的观念看待市场。

金箔集团十多年来的发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完全是金箔人、金箔集团的领导班子有一套好的领导方法、好的管理体制、好的经济政策,走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自己的道路得来的。金箔集团十多年来用创新发展的先进方法和独特思维武装自己,创造一套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的管理办法,有力地保证了持续的发展和正确的方向。今天在我们金箔集团没有下岗、待岗之忧,全集团人顺心顺气顺,昌盛不衰。这证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公有制企业关键不在于所有制,而是思路。政府近期在企业改革上加大了力度,我们更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我们将在创新思路的引导下,进一步发展壮大,发展大规模的食品工业、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品,再增加几个亿、十几个亿完全可以做到。

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