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EN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重温金箔精神,组织“敢死队”,迎战新一轮经济危机到来! ——集团江主席发出动员令

2015年07月15日
07.15

2015

>2015年07月15日

3587

3587
分享至

重温金箔精神,组织“敢死队”,迎战新一轮经济危机到来!

——集团江主席发出动员令

2015-07-15  南京金箔集团

 

 

 

 

 

 

重温金箔精神,组织“敢死队”,迎战新一轮经济危机到来!

 

不经风雨 哪见彩虹!

在七月十日集团形势分析会上,江宝全主席再次重温了“金箔精神”。他说:二十四个字的金箔精神核心就是“敢”字、“勇”字。没有敢和勇,其他什么都干不了。

他说,什么叫“敢”字?敢字就是天不怕、地不怕,苦不怕,死不怕,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什么叫“勇”字?勇字就是有勇气,有胆量。两军相争,勇者胜。

江主席说,现在很多年轻干部,年轻的男子汉,怕苦畏难,贪图安逸,不敢闯,不敢干,不敢碰硬的人和事,没有斗志,不想有作为。面对集团好几个“困难的企业”,“头痛的企业”,“打不开局面的企业”,不敢上,不敢闯,说明金箔集团后继干部大量缺乏。我们必须在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中,挑选一大批“敢死队”成员打硬仗,打决战。

江主席说,当年金箔集团早期创业人员,在无钱、无条件、无指望的情况下,凭着一股创业激情,“没有企业凭空创建一个企业,小企业创办成一个大企业,差企业创办成一个好企业、强企业”,硬是干出了一个“金箔集团”新天地!

在会议上,江主席还回忆讲了几个当年金箔人早期创业的精彩场面。

八三年底的一个雪夜,金新生、陈毕峰、李海宁、彭乃祥四名二十多岁小青年,带着满腔热情,踏着厚厚的大雪,步行到五、六里地的江主席家,要求承包原贴花厂一台沉睡半年多的塑料印刷机。结果得到批准,成立了一个“江宁县塑料印刷厂”,打响了金箔厂改革开放第一炮,轰轰烈烈干了好几年。

何其保,原来只是金箔分厂一名打开工人。濒临倒闭的千古金箔到八四年已奄奄一息,厂里选派了四、五任车间主任,都难以改变困境。江主席上任后,提出公开竞选。何其保勇敢站出来,先竞争成功第四大班长,第二年竞选成功分厂厂长,领导金陵金箔三十年辉煌,至今仍是金箔集团的名牌企业,没有何其保的精彩表现,就没有金陵金箔的今天。

左国书,八三年江主席调金箔厂任职时,他还是花园老厂一名机修工。八四年十一月他见到金箔厂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主动请缨上战场。八十年代后期,江主席从牡丹江购回五台铝箔机,决心上烟箔项目。左国书主动要求承包烟箔分厂。可当时厂里落后保守势力干扰,等换了五任领导都无法拼上去的情况下,才轮到左国书上场。结果,他拼出命苦干、实干、巧干,很快使烟箔厂获得成功,使烟箔分厂连续十年成为集团效益第一名。

张菘,原是南京金线金箔厂一名科技人员,那个厂当时比金箔集团效益好几百倍。可张菘夫妻不甘享受,决心上“金箔梁山”重闯天下。金箔集团原来没有涉足烟草包装材料思路,张菘夫妻来了以后,积极向江主席进言,建议上烟草材料项目。在张菘等人的带领下,金箔集团成立了第一个烟草材料企业:“江宁金拉线厂”获得成功,以后张菘又带领烟草公司干部员工开发了烟标、金卡纸、镀铝纸等系列产品,从而有了今天的第一大实业“金箔包装”。

沈福祥,八三年底江主席上任时,仅是金箔厂电工班长。江主席在金箔厂推行全面改革时,沈福祥一直处于“冲锋陷阵”、“勇”、“敢”打头阵的状态。江主席提出搞自动打箔机,他领衔找专家,上西安交大,全身心投入。如今仍在用的金箔电器化的设备,许多都是沈福祥领头搞的。八五年江主席计划在深圳与香港外商合作办一个工艺分厂,他与陈必峰报名参与竞争,落选后也不灰心。八七年建立分厂制,他是机修分厂第一任厂长。

八九年,金拉线厂厂长陈毕峰跳槽,他临危受命,勇敢挑起金拉线厂厂长重担,研发新型拉线机械,开拓新的销售市场,使金拉线厂在集团始终名列前几位。九四年他的独生女儿被害,对他打击极大,但他顽强挺住,为集团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巨大贡献。二00二年,集团新开发的水松纸厂办了多年没有成功,他又接受挑战,将水松纸创办成功。二00五年,集团第一个烟材产品金拉线技术进步跟不上。沈福祥又主政金拉线,彻底更新换代了金拉线卷绕设备,跟上时代步伐。

金宁,本来在江宁县计量所工作,享受清福,吃稳皇粮。可他立意改革,敢于创业。70年代末调进金箔厂。83年金箔厂推行改革,金宁主动请缨,在企业开发了好几个新产品,贴花胶水纸,移印、搪瓷贴花等,屡败屡战,永不言败,九二年参加金宝市场创办,在多个区域任负责人,97年竞标上岗,担任金宝市场总经理,从此创业劲头一发不可收,对金宝市场进行细胞分裂,短短十年时间,一个金宝市场已经发展成了近二十个“金宝”。如今,金宝已成了金箔集团第一“利润大户”。

江主席无比感慨说,论年龄,当年那些创业闯将都是二十多岁;论条件,当年金箔厂一无所有,连加班吃快餐面的条件都没有;论困难,那时困难比现在多得多。当年,我们这批人为何能成功?关键是凭着“金箔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为了改变企业和自身的“贫穷面貌”,豁出命来干。现在的年轻一代,锐气到哪里去了?勇气到哪里去了?闯劲到哪里去了?必须好好思一思,想一想!我们下大力气重振雄风,重扬金箔精神,在新一轮经济危机中,挑选一大批年轻一代,组织金箔“敢死队”,“上刀山、下火海”,将金箔集团这棵“常青树”,栽培得更加“枝繁叶茂”!

 

用户登录

同意 用户协议 或 注册协议
我要用验证码登录
还没有账户? 点我申请
Copyright © 2024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08524号-1    

Copyright © 2023 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6862号
登录